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尖山南麓有一个距离尖山最近的小村庄,叫七家沟,每一次拜谒尖山,攀羊肠小道到最高处一平坦草地时,就可以俯瞰这个绿树掩映的小小村庄。第一次是杨廉川文豪李文玉介绍,后来就是从李家山迁入杨家寺街上的大艺人李忠信详细讲述。尽管如此,七家沟还是绿荫下的几户人家的印象,只是一个村庄的符号而已。

二〇二〇年八月一日清晨六点,我随了杨家寺文化“掌教”正客老榆,驱车七家沟,观看七家沟的文艺演出,满是期待。

天公做美,雨点婆娑,在青龙观上飞驰时,这里的树早已交臂成桥,或者是绿条的拱门,供行人饱吸液体绿氧。不给老榆说,这美色,已经胜过了杭州西湖北边的楼外楼。

曲径通幽。礼县的几个村庄参天的大树和无处不在的厚重的浓郁的绿色让我魂不守舍——我渴望坐下来,或者在这绿色中轻轻睡去。目之所及,皆为画,这平畴,这山岳,这丘陵,这树林,这河流,需要一个象黄公望、郭熙、范宽一样的丹青描绘下来,让不可一世的江南人看一看秦始皇的先人的家园是不是美不胜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赖俱寂,鸟的歌唱都没有了,它们在承接甘霖雨露,忘了歌唱。

没有了耕桑,偌大的草场只有绿,翠色铺排,山体是一个润朗的酥。低垂的云在流浪,牛铃的叮当远去了,骡马的身影只在记忆里。

李家山,西凡湾,文豪的故园大马蹄,这些深居山坳的村庄是亲切的,不用问,我知道他们的艰辛和欢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会说我没有变,还是杨家寺中学上学的样子。怎么用呢?那时只有十六岁,三十五年过去,我已经是苍老的老汉了。

第五宿舍的故事,住校生的艰苦求学,一言难尽。

梁留会,这个四十九岁的汉子,白头发比我还多,担任村长六年,此前有二十多年在村里当老师,教七家沟的学生。也就是说,梁留会把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七家沟的文化教育和社会事业。

李成文戴一副黑边眼镜,文质彬彬,说话很少。耀辉说成文在外工作,是七家沟走出去的文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豪问我:“李富良还有印象吗?”

一个个头不高、声如银铃的极其瘦弱的碎少年立刻出现在脑海里。

“有。他是七家沟的?”

“对。现在是西和县的副县长。”文豪的脸上满是弥勒佛的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富良的二弟来了,小伙子非常精干,他在搞实业,他的一个养殖场在大马蹄山脚下,他的几头牛已经和我们不期而遇、打了招呼;耀辉说小伙子的造林已成规模,苗已成林。

梁平康在建房,两个姑娘如花似玉。不到四十岁的青年人,里外都是一把好手,生活比我这个所谓的天水城里人还有情趣、殷实。他与老榆在《西垂文苑》上相识为友,罐罐茶、碗口大的油饼招待毗邻的杨家寺人,侃侃谈吐,不是农事,纵横天下。

我们站在七家沟一条宽大公路上,一条自尖山奔涌而来的溪流匆匆走过,因为河床是岩石,七家沟没有民房遭滑坡的困窘,不像我们村庄,滑坡已到家门口。村庄对面是密密匝匝的树林,就像村庄的人,大大小小,错落疏密,是护村林,是风景。这座山已然是天然氧吧,生活在这里,人不健康都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用想,在七家沟人没有离开土地前,尖山脚下不是眼前这个样子的,对面的山上,这个微雨初歇的上午,当是欢乐的海洋,骡马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撒着欢,它们是七家沟人生活的帮手,也是土地的主宰,牛耕地,骡马把庄稼驮进麦场里,与人同命运、共呼吸。这种生活现在是一种回忆、一分情怀,是中国农业历史的夺目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豪和耀辉告诉掌教和我:七家沟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任何事,不能输给别的村庄、别的人,这种精神,让七家沟的人生活光彩夺目。杨家寺街上有的青年尚未成家,而七家沟的小伙子,不缺媳妇,一个陕西汉中姓王的美人嫁到这个山坳里,轰动一时。今天的李成玉,实业搞到了杨凌,头发换成了智慧,面对省内外的文化人,纵横捭阖,还是王。

陇南文豪名儒赵文博先生率领陇南市、青岛市、兰州市文学采风团今天到这里,七家沟人要演唱社火。四五个中年男子,面对尖山,面对三个城市六七十位作家诗人,打开嗓子,一曲曲不同腔调的七家沟社火悠扬起来,用大肚的话说,就是高——高音起调起唱,就是亮——有穿透力,就是美——让人陶醉。社火演唱到这个境界是不易的,明显带有“花儿”漫的成分和唱法,这是草原文化的特质,是游牧生活的风格风情。七家沟社火,显然是尖山脚下一朵文艺仙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家沟出了一位仙人,他留下了他修炼成仙的神仙洞,和一部“天书”。没有进私塾,自学中国文化,一手毛笔字,让书协那些主席汗颜。当我走进他生前的居所,俨然一只山羊,什么都是希奇的,什么也不懂。这是神仙的事,我一个凡人怎么懂得呢?他的故事,是尖山的故事,是通天观的故事,是神仙的故事,这个故事,是陇南作家通告世界的文学使命;当然,大马蹄人李文玉李大文豪也可以广布天下。

生活在神山脚下,七家沟人是幸福的。虽然多少年连一所学校也没有,孩子要去立志湾求学,但文化还是有了,实业、富裕、官员都有了。只要不缺粮食,偏远不是祸患。蓝天白云,清风玉露,有什么不好呢?年过半百的画家、书家、作家、诗人,深深爱着这里,与天地论道,亦是仙风道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西堃,本名郭永杰,男,1969年生,天水知名作家,1990年以来先后在《天水文学》、《红柳》、《诗歌报月刊》、《飞天》、《小小说月刊》、《百花园》、《北京文学》、《章回小说》、《延河》、《长篇小说》、《延安文学》、《文学报》、《中国文化报》、《经济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小说二十余篇、散文、报告文学、文论百余篇。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市委书记》(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暖阳》(九州出版社出版)、散文集《草帽》(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年获《飞天》散文征文奖,2005年获《北京文学》文论征文奖。2012年2月《华商报》就长篇小说《市委书记》发表专题采访文章。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会员。获第一届中韩公务员议员书法大赛佳作奖项等书法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