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批3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创新中总结提炼得来的经验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7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涉及了“保理公司接入央行企业征信系统”“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开放创新领域4项经验,这是自贸试验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效。

近年来,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助力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例如,海南自贸试验区探索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帮助企业利用版权等无形资产融资,为激励企业创新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天津自贸试验区试点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创新”,搭建了银政企合作桥梁,有效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据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李宇飞介绍,“知识产权证券化”是知识产权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重要举措,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对未来政府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知识产权龙头企业协助上下游进行现金流管理等,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2018年12月,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协调推动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成为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债务人也因此获得了4.7亿元融资。

无形的知识产权正在实现“自我价值”,知识产权证券化将有效满足广大文化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使得资本与技术实现高效融合,为创新领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加快创新价值流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知识产权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

今年上半年,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内的中信金融租赁先后向杭州萧山、江苏连云港、安徽芜湖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助力企业垃圾发电设备升级改造,投放总额突破10亿元。截至目前,中信租赁在绿色租赁领域实现累计投放超过300亿元,绿色业务占比超七成。

此次复制推广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创新”有效拓展了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合作框架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承销商及发债主体,建立专业指导、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主承销商长效沟通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债券承销力度,重点服务绿色债券发行。同时,该模式还加强了绿色债券存续期管理,规范募集资金使用,确保投向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专项领域。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知识产权证券化”将知识产权具象化、证券化,为企业融资增添可靠砝码,是缓解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则具有行业倾向性,为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等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提供帮助。

“金融开放创新需要循序渐进,先在试点积累经验,再复制推广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盘和林表示,根据经验再复制推广能够有效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