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侯天卉 文/摄)8月4日下午,南京地表温度突破50℃。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前的户外平台上,12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已经工作4个多小时,橡胶手套里的手已泡得发白。在这里,他们平均每天要采集超千份咽拭子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进行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

炎炎夏日“全副武装”,20分钟全身汗湿

早上7点半,在省人民医院户外核酸检测点,已有患者陆续排队等待。普外科主管护师任媛芳像往常一样,从库房搬出仪器设备和电脑,再套上隔离衣,戴上外科口罩、防护面屏、手套、工作帽,坐进了检测点的临时工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咽拭子采集样本

由于咽拭子采集需要在通风条件好的地方进行,5月底,江苏省人民医院将检测点从室内的阶梯教室搬到了门诊外的户外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

目前,南京已进入三伏天,铁皮顶下临时搭建的检测点,地表温度超过了50℃。任媛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隔离衣里已经穿不住白大褂和洗手衣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干爽的纯棉衣服不到20分钟就已湿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汗流浃背的医护人员

由于戴着口罩和面屏,任媛芳的说话音量需要比平时大一些,哪怕不动,身体都会出汗。“每天都像蒸桑拿一样,从里湿到外。一天下来,衣服就没干过,都能拧出水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护人员手套中的汗水

“现在都是蒸上来的暑气,虽然医院给我们准备了冷风机和冰块,但天气太热了,通过冷风机送出的风也都是热的。”任媛芳说,工作结束,脱掉隔离服的一瞬间,是全天中最舒服的时候,但身上湿漉漉的,衣服黏在身上的感觉还是很难受的。

汗流浃背,却任劳任怨

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5点半,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点开放的时间,医护人员们重复着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动作快速流利。考虑到天气炎热,医院已经适当缩短了她们的上班时间,但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治疗,哪怕超过了下班时间,检测点的医护人员们也任劳任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防暑降温配备的冷风机和冰块

江苏省人民医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咽拭子采集点护士长卞文霞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疫情防控要求,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在入院治疗前,都需要在这里进行核酸检测。9个采集点,12名医护人员,秉持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日均采集量超千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护人员橡胶手套内的手已泡得发白

为了保证采集点的正常运转,江苏省人民医院每两周都会对医护人员进行轮换,从各科室抽调人手增员采集。同时,为了给医护人员提供更干爽舒适的工作环境,医院还为她们准备了冰镇饮品、冷风机、喷雾器等设施,但穿着隔离衣的她们早已汗湿,橡胶手套内的手也已泡得发白。

令卞文霞感动的是,12名医护人员从没有过抱怨,一直坚守在样本采集的一线。为减少麻烦和避免浪费隔离衣,在非必要情况下,医护人员在岗时,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与发热门诊保持一致。“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定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