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华为推行“天才少年”项目、阿里物色“未来数学家”,让人看到了最顶尖人才在国内的体制外土壤。中国发展最赖人才,人才不光要看数量,还要看以“天才少年”为代表的高质量世界顶尖人才。体制内以稳定安稳留人,市场企业以“重金”用人,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中华振兴储备“最聪明头脑”。

联想走贸工技路线,华为即便在求生阶段也重金搞研发,注定了不同发展路径。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靠近世界产业链上游,“科学家”水平的顶尖研发人才正成为香饽饽。在企业研发队伍中,他们是稀缺的帅才,如大熊猫一样的存在。越是走到世界分工的上游,越感到“一帅难求”。任正非就说过,“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世界面对大信息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发誓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就是要为寻找无人区的生存法则,寻求理论突破、技术突破,迎接爆发性创新做准备。

因为各种原因,中国有“天才少年”,但“天才少年”的极佳成长土壤不佳。顶尖大学“少年班”批量生产“少年天才”的模式,备受争议。近年来各种自媒体大肆渲染“天才”陨落甚至流失海外的传说,北大清华毕业生大量出国不回来效力,也为不愿回国者从中找到了“安慰”——国内没有追求科学梦想的平台、土壤。确实,体制内盛行的“唯学校论”“唯帽子论”“唯论文论”,让“天才少年”难以脱颖而出。华为、腾讯、阿里等高科技公司对“天才少年”高看一眼,大力使用,也是在为振兴中华打造顶尖人才队伍,对此国家政策机制要多予倾斜,如果可能,要在荣誉体系、配套扶持上,给予体制内同等待遇。

对高质量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民族复兴加速冲刺的当下中国而言,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很可能就是前沿科学、最顶尖人才的竞争。核心工业软件卡脖子,光刻机想买买不到,外国知道中国必须买的必然提价。一个个“摘帽子”工程,需要“天才少年”“灵光乍现”,中国必须“让顶尖人才留得住、用得了、长久发挥作用”。

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定然是“天才” 数量和质量上的竞争。中华民族不乏天才,但也要用好天才。体制内用环境、机制、制度留人才用人才,体制外有条件的企业如华为腾讯阿里用“重金”、前途留用“天才少年”,希望体制内外共同努力,营造“天才必大有可为” 的环境土壤。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04/780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