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深圳

有两个“不正式”的地理名词

时至今日都不断被提起

那就是“关内”“关外”

这是两个很有历史意义的名词

代表了深圳的一些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旧时的深圳版图

我们可以看到绵延近百公里的“分界线”

将深圳一分为二

Ta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和改革开放的风云历史

这就是鼎鼎有名的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深圳人俗称

“二线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武警驻守的二线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守卫大鹏湾畔的驻深武警边防部队的战士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铺设“二线”电缆的武警边防部队的官兵们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二线”建设的武警边防部队的官兵们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线关修建地席地就餐的武警官兵们

钟国华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同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当时的特区地域包括今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

为了维护经济特区及香港的治安稳定,调控特区人口数量和结构,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道铁丝网,将深圳分为两部分

管理线由高达2.8米的铁丝网组成,它东起深圳盐田区梅沙背仔角,西至宝安区南头安乐,全长84.6公里。这道铁丝网把深圳分为关内(经济特区)和关外(宝安县),这条分界管理线也被很多深圳人称为“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刚刚建起来的南头关

而扼守“二线”各个关口的检查站,则被称之为“二线关”。共有16个陆路关口、1个水上关口以及23个耕作口,除此之外,整个管理线共设163个武警执勤岗楼。

广东边防七支队日夜戍守深圳“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边防七支队日夜戍守深圳“二线”

@新华视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换岗的武警边防部队的战士们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边防公路上检查过往人员身份(1993)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在工作口检验证件的武警边防部队的战士

钟国华

90年代,边防在“二线”一个耕作口查验证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边防在“二线”一个耕作口查验证件

@新华视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武警战士在边防线巡逻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边防总队官兵在“二线”骑摩托车巡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防官兵在“二线”哨楼上站岗

@新华视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二线关巡逻的边防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布吉关巡逻的武警边防战士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春节刚过,大批劳务工返回深圳

钟国华

二线关存在的时候,内地人想去特区,需要拿着“边防证”通过“二线关”。从关外进入特区的人,到了关口必须下车,拿着边防证,在边检站接受检查,检查无误后才可以过关。顺利的时候十几分钟就可以过关,碰到人多要排很久的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进入特区必须准备的边防证

边防证和关口,往往成了各种悲欢离合的分岔路。有人在来深圳的火车上被偷走钱包,幸好在垃圾桶里找到边防证;有人因为丢失边防证而无缘进入特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关口排队乘公交车入关的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在检查乘客的边防证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特区必需的“过关”

@晶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吉检查站是当年进出关人员最多的检查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市民排队进关

@深圳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边防证人员聚集布吉关口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进入特区的车辆都要经过查验(2003.5)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的梅林检查站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检查站进行改革,取消了车辆查验证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布吉关口,排队入关的车辆

@羊城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南头关

@蛇口电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梅林关的车龙

李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梅林检查站

@深圳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梅林检查站鸟瞰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同乐检查站鸟瞰

钟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林检查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除前的梅林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头检查站

@甲骨文传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排村的禾坑肚耕作口

1998年,深圳市政协委员郁万钧、陈锡添在深圳市“两会”递交提案,提案认为,“二线”对特区的屏障作用变成了城市发展的锁链和阻碍,主张撤销“二线”、部队调防、不设围网等。此后每年两会,“二线关”存废均是热议话题。2002年,广东省和深圳市两会,相关议案、提案就达10份之多。

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炮轰“二线关”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几千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舞台,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关内”“关外”的划分名存实亡。但“二线关”依然未撤使特区一体化的进程受到极大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传媒

2014年7月,深圳特区检查站的所有官兵被分流到其他边防单位,至此,深圳“二线”这道特区管理线“名存实亡”只留下关口的建筑和车检通道、安全岛、岗亭等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9月,拆除梅林关岗亭

@i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除中的布吉联检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正在拆除布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乐关拆除现场

@南方+

2015年6月,深圳南头检查站和布吉检查站首先开拆,撕开了“二线关”的口子。后续16个“二线关”也迅速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月15日傍晚,国务院同意广东省“关于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请示”。这意味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存在了36年的“特区管理线”成为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梅林-塘朗绿道上的二线关“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除后的南头关

陆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林关旧址标志

宋春雨

“二线关”

这一道见证深圳特区历史的近百公里铁丝网

给深圳人民留下了独特的回忆

Ta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见证

您和二线关有什么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加小编好友入交流群

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深圳历史

2020-08-01

2020-07-28

2020-07-14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求分享

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