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几天热播剧《三十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佳,通过自我奋斗,三十岁就买得起上海东方明珠对面的江景豪宅,儿子读着贵族幼儿园,消费得起28万的爱马仕限量款包包,妥妥的小中产。这样的人生太励志,普通人不具有参照性。

钟晓芹,上海本地人,小康家庭,从不担心失业了没饭吃、没地儿住,这种起点是农村家庭出来的沪漂没法比的,不讨论。

王漫妮,一个小镇姑娘,沪漂8年,肤白貌美大长腿,精致,穷,年近30了,工作丢了,恋爱崩了,在大城市漂不下去,选择逃回老家农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想漂了,心气没了”。当她说出这话时,一定在思量着:回老家,找份稳定的工作,找个差不多的男人结婚生子,像父母那样安度此生。

学历和优越的外貌条件打底,没多久,镇政府的小张主任成了王漫妮的男朋友,还帮她在政府谋了一份稳定工作。

这种归宿,在小镇人眼里,优越感十足,算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

不出所料,她又开始不甘心了。习惯了大城市醇正现磨咖啡的幽香,就不甘心小乡镇简易速溶咖啡的寡淡;习惯了大城市互不干扰的自由,就不能容忍小乡镇评头论足的世故。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小乡镇放不下灵魂。

大城市里有很多很多个王漫妮:他乡心碎,故乡难归,终究还是贪婪作怪,高不成低不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我离开农村进城读书,20岁,内心也有过回家乡和留异乡的矛盾纠结,22岁,在农村和城市的比对中,我更爱城市,毅然决然要留下来,断了回农村的后路。往后的十年,因工作和旅行,走过一百多个城市和几百个乡镇后,我的信念由最初在热爱的城市当个过客、租客,变成一定要在一二线城市靠自己买套大房子扎根落户。

三十岁的时候,我靠一己之力兑现了曾经的誓言。也一直鼓励最亲的弟弟要和我定居在同一个城市。当我想离开西安,定居杭州的时候,又遇上了让我满心欢喜的男室友。曾遇到过困难挫折,但从来没有什么能动摇我们要扎根城市的信念。如今,我们在城里都实现了安居乐业。

一个人,不管择业、择偶,还是择城,想过自己相对满意的生活,都需要稳、准、狠,清楚自己的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漫妮,大龄剩女过着穷困潦倒的精致生活,这种方式生活的女子注定要过拧巴的日子。小镇女生,漂在上海,无房无车,干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每天要喝一杯星巴克,周末喜欢看展览,假期想要去度假,看上去精致优雅,事实上囊中羞涩。

想过精致的生活,还想在上海扎根,就王漫妮的资质,纯属靠运气,直白一点说只能靠男人了。那索性就做个拜金的捞女吧?可她又不是。

逃回家乡,就成了她必走的弯路之一。

如《三十而已》中于伯对一脸迷茫的王漫妮谆谆教诲:“逃是没有用的,所有选择漂泊的人,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自己的家了,要撑起自己的天,要是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最好别出去。爸妈嘴里说的故乡是后路,听听也就算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的地摊夫妇,女人摆摊卖葱油饼,男人骑着电动车送外卖,他们并不富裕,租着最廉价的房子,一张床上挤着一家三口。因为清楚自己的定位,丈夫的心安静,妻子的脸欢喜,孩子的手攥着光,所以漂在上海的苦日子里也能心生欢喜。

一个小镇出来的姑娘,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通常只有三种途径:

捞女模式:放下尊严,凭借年轻貌美,大大方方当个捞女,一切奔着钱,遵循拜金主义那一套就行,爱情和家庭就不要奢求了。

女强人模式:全力以赴把工作当铠甲,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还得有一点机遇和灵性,一个人就能活成一支队伍,多半会把自己熬成齐天大剩,甚至灭绝师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同奋斗模式:找个和自己条件对等的男室友,租房成家生子,让父母公婆协助带娃,小两口省吃俭用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则30岁,晚则40岁,大多会实现大城市的安居梦。

捞女有违道德,搞不好还惹祸上身,不推荐,况且大多数女性没有肤白貌美大长腿的资质。女强人要沉着冷静,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要非凡的抗压受挫能力,大多数女性到不了那一层。适合多数人的路,就是选择一个志同道合的男队友,协同进化,拼出未来。

越来越多的姑娘想要留在城里,进城,成了我们这代人迫不得已的归宿。

小镇姑娘,一穷二白,想在大城市扎根,要“拎得清”。王漫妮,最起码还有颜,最怕没有王漫妮的颜,却有王漫妮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