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白菜规模化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伏发电项目

弥城镇位于弥渡县中部,集“山、坝、城”为一体,17个村社303个自然村(组)居住着汉、彝、白、哈尼等23个民族,其中建档立卡2619户10330人,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弥城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通过“七到户拔穷根”和“建五网打基础”,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摘帽”。

“七到户”拔穷根

一是产业发展到户。按照“一棵菜、一头猪、一个果、一味药”的发展思路,扶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农业产业,蔬菜种植年产值达4.5亿元,畜牧业年产值达5.37亿元,经济林果年产值达6620万,烤烟种植年产值达490.35万元。建立企业和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的5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630户,实现收益每年每户3000元。引进邦天农业、建林农庄、滇农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驻,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现已形成西山以水晶豌豆,东山小芋头,坝区烟套菜、玉米套菜、坝区蔬菜、西山林药等多种形式的种植格局,时鲜蔬菜常年可上市外销。全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其中蔬菜产业有8个。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有规模以上设施经营主体12家,面积420亩,辐射带动群众致富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同时不断推动品牌战略,全镇辖区现有蔬菜交易市场9个,冷库2个,现已建成无公害基地2.4万亩,取得11个无公害农产品种基地认证,辐射全镇16个村(社区)。

二是就业造血到户。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32016人,技能培训2577人次人,全镇务工21057人(县内8758人、省内5345人、省外62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50人(县内1757人、省内719人,省外1274人),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申报扶贫车间4个、带动贫困户51人,设置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03人,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挣钱。

三是住房安居到户。坚持“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原则,全面排查认定农村危房,落实“一户一方案”要求,严把危改质量。2014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7096户(含特困户住新房185户),其中:四类对象2482户,非四类对象4614户。实施15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和45户分散安置建设,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四是教育扶智到户。完成全面改薄、校安工程等四大项目,共新建校舍28173平方米,共投入6560.87万元,新建成弥城镇第二幼儿园,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共18所。2014年以来共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083.225万元,寄宿学生9427人次受惠。2014年以来共有59730人次享受营养餐改善计划,发放营养改善计划金额4778.32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033人次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56.85万元。压实“双线六长八包一帮”责任,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辍学失学。

五是健康保障到户。投资20万元完成中心卫生院基本设施配备,设立病床106张,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投资297.38万元,完成1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配备乡村医生50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10330人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都获得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及时结报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

六是生态扶贫到户。坚持生态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并重,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6100亩,国家级公益林补偿2579亩,省级公益林补偿11325亩,核桃低效林改造4930亩,森林抚育493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5.13%。

七是社会兜底到户。按照“应保尽保”要求,全镇1528户416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744户2236人实现“两线合一”。2014年以来,累计发放1656户387.6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019年发放临时救助507户118.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华爱心超市积分兑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牛养殖助农脱贫

“建五网”打基础

为切实破解困扰精准扶贫工作的“路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和农村危房”等瓶颈问题,镇党委始终以“各拼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通过积极争取和多方自筹等方式实施了一批顺民意、解民忧的扶贫项目。脱贫攻坚以来全镇累计投入项目投资3.20825亿元。

一是接通水网。投资1583.5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二是畅通路网。投资568.3万元实施7个行政村公路117.03公里提级改造;投资3129.7万元实施道路硬化42.85公里,实现村村通硬化路。三是架通电网。2014年以来,投资168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132个自然村180台配电变压以及低压线路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升级农电网低压线路212.32公里,新架设2条10kV线路。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6300只,实现13个行政村通10千伏和190个自然村(组)通380伏动力电。四是联通信息网。新建通讯基站1个,全镇基站总数达156个,实现行政村通宽带光纤、4G信号。五是打通公共服务网。投资130万元完成1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投资2410万元完成7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投资1020万元完成26个自然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2968万元完成3个美丽乡村项目、7个坝区村村内道路硬化和1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实现建成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群众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建成新时代农民讲习所16个。实现自然村(组)“大喇叭、小广场”全覆盖,13个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六年的艰苦奋斗,全镇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发展后劲有力增强,城乡差距、山坝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民生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过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群众致富能力大幅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移风易俗、客事简办深入人心,村整洁、户干净、人勤劳、心感恩成新风尚。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坝区蔬菜、山区、半山区林果、水晶豌豆,小芋头、土豆等一批“绿色食品”逐渐成形。8个贫困村达标退出,2337户9389人光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5.93%降至1.84%。在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时,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创造了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好成绩,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云南网记者 朱绍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