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新闻,一个7岁的小女孩儿在商店里偷偷拿了玩具,亲妈拨打110报警电话,警察到场询问了小女孩儿,孩子才承认。

原来,这个小女孩儿之前就偷拿过店里的玩具,这次被店员正好抓住,妈妈和店员一直尝试引导孩子,但孩子就是不吭声不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也说了,只要孩子承认了,妈妈就可以帮她把事情处理好,给了孩子很多机会,但孩子就是不承认,妈妈无奈之下才选择亲自报警。

最后小女孩儿哭着承认,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她不想跟妈妈开口,但她又很想要扭扭蛋,所以才选择偷偷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上了热搜后,很多网友在底下评论,有的认为妈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有的认为妈妈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警察,还有的认为妈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穷,让孩子连喜欢的玩具都买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女孩儿的行为和语言来看,这位妈妈之前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出现了问题,导致孩子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不知道偷东西这件事是绝对不可以的,另外就是妈妈和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孩子才7岁,和妈妈之间就有了交流障碍。

这些问题的形成和解决都是复杂的,但是在孩子偷东西这件事情上所有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才出现了亲妈报警孩子偷东西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孩子在面对这样犯错诱惑的时候内心也是矛盾和挣扎的,而妈妈在得知孩子居然偷东西的时候,也是震惊的,并且已经尝试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同时也是因为不希望孩子心中没有界限长大了做出更大的错事,才“大义灭亲”。

父母引导孩子长大其实挺难的,孩子犯错后爸妈如何处置,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

左边是孩子的自尊心,右边是放任孩子不管可想而知的后果,中间这个度如何把握,是一门学问。

以前我们没怎么上过学的父母,即便是他们不太懂得科学的教育方式,但是也懂得“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他们可能不会帮孩子辅导作业,但是一定会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教孩子“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也是爸妈唯一打我的一次,就是我偷家里的钱偷偷买辣条吃。

那个时候我大概上小学四五年级,家里也不富裕,我找爸妈要钱买零食,经常被拒绝,所以对家附近小卖铺的零食垂涎欲滴。

有一次我就发现,爸妈房间里的抽屉里有一沓两毛的新钱,我忍不住想,要是拿一张爸妈应该不会发现吧,这样我就可以去小卖部买好吃的了!没有顶住诱惑,我偷偷拿了两毛钱。

之后我见爸妈没发现,又忍不住蠢蠢欲动,接着拿了第二次、第三次……

后来是小卖铺的阿姨发现不对,她就跟我爸妈说:“你们最近经常给孩子钱让她来买吃的吗?你家闺女这几天来了好几次了,每次都拿着两毛钱,是你们给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是多年的邻居,每家的情况都了解,阿姨也是负责,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爸妈回到家立刻去翻抽屉,然后把我叫到跟前,我从没见过爸妈这么严肃的表情,手里拿着鸡毛掸子,问我钱是不是我拿走的。

我害怕的不敢抬头,又因为自尊心作祟不肯承认,一向讲道理好说话的妈妈抬手用掸子打了我:“你还学会偷东西了?!说,拿了几次,为什么要拿?”

后面的事情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爸妈严肃认真的告诉我,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拿,就叫偷,绝对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记住这一点。

从那以后,家里放在桌子上的钱我也不会动一分,关系再好的人,我用别人的东西也一定要先告诉人家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都会犯错误,偷东西这件事,很多小孩子小时候都出现过。

因为孩子在小时候,物权意识还不够成熟,他没能很好的体会什么东西可以是自己的,以及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所以克制“偷东西”的道德感还没有很好的形成。

其次就是一种缺失心理。当孩子缺乏一件东西,异常渴望一件东西的时候,比如爸爸妈妈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自己买的一件东西,或者其他小伙伴都有的一个东西,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拥有意识。

然后,孩子还没有办法自控自己的欲望。想要拥有的感情十分强烈,但孩子又没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加上归属权意识不够明确,是非观还不健全,所以就容易犯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孩子缺乏对后果的判断能力。在第一次偷拿东西的时候,孩子都会有一种侥幸心理,他隐约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的,但是抵不过自己内心强烈的欲望,同时对这样做之后的后果存在侥幸心理,矛盾之下,就容易迈出那一步。

所以父母在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也要从孩子这几种心理出发,让孩子真正的明白道理。

讲清楚为什么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个道理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讲,让孩子想想,如果他的东西被别人偷走了,他会是什么心情;

帮孩子界定什么东西是他的,比如爸爸妈妈的东西他可不可以拿,捡到的东西是不是就属于他,别人要送给他东西可不可以要等等问题,帮孩子厘清很多模糊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可耻的;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打破孩子的侥幸心理,这一次犯错之后的惩罚,无论如何不能逃,而且还要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孩子引以为戒。

所以说,这位打电话报警的妈妈,虽然没能充分做好和孩子之间交流的工作,但是在这一点上是做到了的,不过道理孩子还小,可能听不进去,但是惩罚却会记住,这样才能及时把偷窃这个苗子给掐灭。

孩子的自尊心固然重要,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父母不能心软,如果这都不算是惩戒的最高等级,那么孩子心理是有谱的,以后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敬畏之心,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不会把他怎么样。

不过,我们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惩罚结束后,记得要对孩子说“原谅你了,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做”,依然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当然,报警只是其中一种途径,仓促之下有些粗暴,我们可以想想,如果自己遇到相同的情况,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