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结束后,由于利益冲突,直系、奉系军阀很快便由合作转向对立,于1922年4月28日正式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然而,这场战争混战不到一个月,就有2万多奉军死于枪弹炮火之下,战伤及逃亡者也有1万余人,更有4万余人被围缴械。最终,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张作霖向曹锟低头服软而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影视剧照

从战争结果来看,12万奉军入关,最后只有2万余人狼狈退回关外,如果不是郭松林、张学良统辖的新军抵住了直系的追击,说不定奉系军阀也就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不仅如此,张作霖还丧失了对北京政府内阁的控制权。不过,侥幸得以逃脱的奉军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这场惨败打醒了张作霖,让他下决心整顿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官的选拔上,张作霖终于意识到马匪能力的局限性。张作霖自己是马匪出身,一身本领全在实践中获得,因此他非常主观的认为别的马匪能力也应该可以,甚至到了排斥军校科班出身的地步。事实上,曾经有人建议张作霖要重用陆军学生,然而张作霖的答复是“吾只要高粱地毕业者, 无须陆军学生, 如其要来学习,则姑且在某营差遣”

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奉军前期的主要将领多数都是马匪出身,这些人小打小闹还行,真的拉到战场上进行上万人的大规模作战,其能力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了。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面对吴佩孚各种计谋,奉军将领几乎毫无招架之力,最后时刻还是张学良领导的新军抵挡住了直系的追击,这让张作霖意识到马匪的那点能力已经支撑不了他染指关内的野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便成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孙烈臣为统监、张作相和姜登选为副监,张学良为参谋长,专门负责整编和训练奉军。这其中,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张学良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都是新陆军思想的坚定推行者。

为了配合这次整编,张作霖下令“连长以下之军官,一律甄别,不合格者立即淘汰”,此举淘汰了很多依靠马匪身份上位的基层军官,与此同时,一大批毕业于陆军大学、中学的学生或者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军人得以走上领导岗位。而这些人担负着直接练兵的任务,对于提升奉军士兵的整体素质非常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当时暂时找不到合适岗位的陆军学生,张作霖认为“殊为可惜,当此人才缺乏之际,应将该项学员,全部召集,分定等次,分部三省军队中。委以相当之差职,以淘汰不职之军官”,这点与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前的观点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不仅如此,张作霖还筹划建立了陆军东北讲武堂,由肖其煊和郭松林分别担任教育长和教官,前者毕业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后者毕业于陆军大学。就教学理念来说,完全能够跟得上当时战争形势的发展。这为加速奉军军官的更新换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人才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松林影视剧照

着手解决中低层军官问题的同时,张作霖也对奉系军阀的高层进行调整。因为在大规模作战中,这些人的决策能力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走向,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考虑,当时张作霖虽然名义上控制着东三省,但是东三省的军队都控制在张作相、孙烈臣、吴俊陞、张景惠等师长手里,指挥起来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甚至有点尾大不掉的感觉。

于是张作霖下令“其曾任师长之平庸者,则拟减轻其权限,而以旅长任重责,以旅为单位……故将来旅长之派遣,必当较前更为郑重”,为了配合调整奉军高级将领的需要,张作霖对东三省军队进行改编,一共设置了27个步兵旅、5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另外还有6个独立团、2个骑兵团、1个重兵团。虽然他的那些结拜弟兄们还大多是旅长,但有了34这个基数,他们已经很难对张作霖形成掣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张作霖还加大了军队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曾经取得了短暂的优势,靠的就是远胜于直系的武器装备。尝到甜头的张作霖,决定进一步扩大这种优势,一方面他扩大从日本购买武器装备的力度,另一方面决心筹建自己的兵工厂。

为此,他斥巨资建成了东三省兵工厂,并从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以及国外挖来了不少技术人才。这个兵工厂后来发展成了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为奉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可惜的是,张学良撤回关内后,这个兵工厂直接被日本人接手了,成为了侵华日军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三省兵工厂照片

整体来看,虽然张作霖输掉了第一场直奉战争,但做到了“知耻而后勇”,针对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其中甚至触及到了不少自己结拜兄弟的核心利益,但张作霖站在全局考虑,仍然坚定不移推行改革,最终在短时间内让奉军战斗力有了质的提升,为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