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师王娟正为女子进行问诊。

红网时刻8月4日讯(通讯员 曾小佳)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如果有一些药物恰巧又是食物,既可用于防治疾病,又可当作饮食之用,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谷医堂中医馆医师王娟表示,药食同源药材就能做到药食两用。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认为很多食物也是药物,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神农本草经》更是根据药材能否直接食用,将中草药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级。上品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中品有毒或无毒,应斟酌使用,治病补虚;下品多具毒性,不可久服,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药食同源的药材因相对其它药材副作用更少,而属于药材中的上品。

目前,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物质已多达110种。其中,有我们所熟知和经常用到的山药、山楂、马齿苋、甘草、百合等。

既然药食同源的药材服用起来相对安全,那就等同于食物吗?可以随意地进行食疗吗?王娟告诉大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王娟表示在运用药食同源的药材调理身体时,要根据药食的特性及人的体质、病情,来合理应用,否则会越调越乱,适得其反。

药材有“四性”,寒、热、温、凉。寒凉药材可以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症;温热药材可以温里散寒,适用于寒症。此外药材又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且对应入肝的药效;苦味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对应入心的药效;甘味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对应入脾;辛味发散表邪、行气、活血对应入肺;咸味具有轻坚、泻下对应入肾。

王娟提醒大家,应该正确根据自身症状及药食同源药材的性味,选择合适的药食同源药材,应用正确的方法服用,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来源:红网

作者:曾小佳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8/04/780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