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在甘肃玉门市花海镇的一座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了一批木简。经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清理,发现有字木简91枚,无字木简12枚,还有一件七面棱形觚。经鉴定,这批汉简属于汉代酒泉郡北部都尉的文书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这个七面棱形觚最为特别,断面趋圆形,通体汉隶212字。文字分两部分,前半部为诏书的一部分,计一百三十三字。后半部为书信,七十九字,内容与诏书无关。
文字专家拿到“七面棱形觚”,对其文字进行了破解。万万没有想到它上面写的内容竟然是汉武帝刘彻遗诏的一部分。木觚上的文字辨识后,大致内容如下:

“皇太子(刘弗陵),朕(汉武帝)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终不复起谨视。皇天之嗣加曾,朕在善遇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圣。必聚请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亥自圮。灭明绝纪,审察朕言,终身毋已,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

历史强人一代霸主汉武帝,面对岁月也感觉到了自我的渺小。这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对儿子的教导。

问题是专家组翻遍了史书也没有发现关于汉武帝这个遗诏的史料记载。史料记载的汉武帝遗诏是什么呢?汉武帝临终前曾颁布了两道诏令,这两道遗诏直接影响了后面的政局。
一道遗诏是给霍光等人封候,让其辅佐新帝刘弗陵,并处死刘弗陵的生母。等于一是确立了皇帝的继承人;二是处死继承人之母。钩弋夫人又称“拳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妾。据说她怀胎十四月才生下儿子刘弗陵。汉武帝对钩弋夫人也是十分宠爱。为何要痛下杀手?因为刘弗陵即位时才八岁,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政事。汉武帝虽然行将就木,但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子弱母壮必生祸乱,所以担心钩戈夫人会垂帘听政,新皇帝沦为傀儡,为了避免外戚专政,刘彻才会下密令杀掉钩戈夫人。

另一道遗诏是把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养在掖庭,并录入皇家族谱刘病已因为受刘据巫蛊之祸的牵连,刚出生就被下了大狱。后来是靠着丙吉的保护才得以存活。汉武帝在得知刘病已的存在后,命人将他录入皇室宗谱,同时收养于掖庭。而在海昏侯刘贺被废后,刘病已才被权臣霍光等人推上皇位,即汉宣帝。
皇帝遗诏在史书上应该有记载,尤其是木觚上这种彰显汉武帝仁慈一面的诏书,刘弗陵即位后必然会大书特书,然而奇怪的是,这份遗诏竟然在史书中只字不见。更为离奇的是,各种官方史书没有记载的诏书,居然出现在远在边疆的大漠深处——汉代酒泉郡北部都尉管辖的一个小小烽燧的文书档案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史学家在仔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汉代七棱觚并不是真正的汉武帝遗诏。理由是武帝猝崩,幼主新立,刘弗陵的几个哥哥燕王、广陵王觊觎皇位大搞阴谋,朝野内外人心浮动,霍光等辅政大臣为了辅助幼帝渡过政治危机,拟武帝口吻制作的所谓“武帝遗诏”。

而遗诏为何会在大漠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学者认为,这是汉代人用来练字的产物

这枚觚的字迹大多写得生疏,用笔不讲究,专家们一般认为是小孩初学练字的程度,属于习字,有意思的是这个觚的内容是诏书和书信。这与西汉官吏及其子弟的政治理想有关,西汉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着重视国家祭祀、实行与民休息的善政、关注任用人才等几个方面展开。汉武帝的遗诏被当时的人们用来当作练习书法的范本内容,说明汉代的教育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仕途”目的,学习抄写这类诏书、公文习字极有可能是汉代人承袭秦人“以吏为师”的表现。

真相是否如此,有待后续研究,不过在玉门花海出土的众多文物当中,的确除了诏书,还有簿籍、甲子表、书信以及小学字书《仓颉篇》等内容的简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