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fo似乎真的“人间蒸发”了。“ofo从这里搬走很久了,快有两年了。”互联网金融中心的管理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回忆说,这里,曾经是ofo的办公地点之一。旧办公地人去楼空,官网、公众号、App端等所有公开渠道,都已经无法联系到ofo。而伴随着ofo一同“失联”的,还有数千万用户尚未退回的押金。ofo究竟去哪儿了?

彻底“失联”的小黄车

过去几年,ofo也曾多次更换办公地点。2016年,ofo将总部搬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并相继租下办公楼的10层、11层、15层和20层作为ofo北京总部办公地点。2018年,ofo又从理想国际大厦搬到了互联网金融中心。

彼时,中国商报记者曾实地探访过ofo位于互联网金融中心五层的办公地点,时隔两年,当记者再次来到此地,五层的公司已经变成了狐狸金服和Wework。实际上,早在去年底,就有媒体报道称ofo已经搬离互联网金融中心。上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印象中ofo大概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就搬走了,若按此计算,从入驻到搬离,ofo在互联网金融中心度过的时光不过数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fo的官方微博账号最后一次更新还是一年前。去年8月2日,ofo针对“ofo小黄车5元/辆回收”的传闻作出公开回应后,便再无发声,这条微博下近1.6万条评论中,几乎都是消费者要求退押金的呼声。微博资料显示,该账号最后一次企业资质年审时间还是2018年12月。撤退,似乎早有预兆。

消费者也无法通过微信账号、官网、App联系上ofo。“ofo小黄车”微信账号发布的内容已和共享单车无关,App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官网则并未公布任何联系方式。

企查查数据显示,ofo运营主体公司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峡大通)的注册地址为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4号院1号楼620室,不过,这里显然也不是ofo的最终归处。今年6月,东峡大通被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根据此条信息,中国商报记者也到访了ofo注册地创融云巢。但相关负责人表示,和ofo失去联系许久,此前已向工商部门申请将ofo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一同消失的用户押金

伴随着ofo一同“失联”的,还有数千万用户尚未退回的押金。公开资料显示,如今排队等待退押金的用户仍超过1500万人,以每人99元押金计算,涉及金额就超过15亿元。截至今年7月25日,东峡大通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40次,被下发限制高消费令247次,终本案件227起,涉及未履行金额超过5.09亿元。

ofo的最后一次融资还要追溯到两年多前。2018年3月,ofo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同年ofo被爆出资金链紧张、大规模裁员、高管层变动等消息,下半年押金问题的集中爆发更是彻底让ofo彻底失去在市场中翻盘的机会。

深陷押金危机的ofo今年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中国商报记者发现,ofo发布新版本更新后,整个平台充斥着“大额返现”“奖励现金”等字样,用户若想退回押金或余额,需要多次购物后累计返现金额。平台内整合了包括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优惠券及商品,用户可在各大电商平台内点击复制商品标题或链接,在ofo平台上进行搜索,领取优惠券,再跳转至电商平台购买,随后ofo平台会按照购物金额比例返现,用户确认收货后可于次月25日领取和提现。按照平均返现比例计算,用户需要购物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后才可获得押金。

而若想退出余额,用户首先需要点击“一键授权并兑换”,将余额转移至ofo返钱,而一旦用户确认转移,则视为放弃对余额的索取,ofo不再具有归还义务,且余额一旦转换,即不可撤销。中国商报记者发现,目前ofo平台内已没有明显的退押金入口。

江苏省律师协会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法律委员会委员赵达军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fo未经用户同意,私自将购物返利当作押金返现的做法已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用户可向消费者维权机构投诉或向法院申请起诉。

公司创始人“各谋生计”

“升级了,努力做个好奶爸!”在最新的一条朋友圈中,ofo创始人戴威分享了一张自己面带微笑看着怀中的婴儿的照片。如今的他已淡出公众视野许久,似乎只有“戴威被限制消费”等新闻见诸报端时,才会再次提到他的名字。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戴威已经35次被不同地方的法院限制消费。

2018年押金问题爆发后,戴威曾发表内部信称:“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的确,在2018年下半年的押金风波后,ofo尝试了诸多“缓兵之计”,例如上线了信息流服务“看看”和短视频广告业务“视听风暴”,甚至在新加坡推出“骑行挖矿”,用户骑车即可挖到ofo的合作币GSE。但目前来看,这一切努力仍是徒劳,ofo的故事已经走到终章。

翻身的机会并不是没有,摩拜单车投到美团麾下让众多在寒冬中的共享单车企业看到了一丝希望。而与ofo传收购“绯闻”最多的莫过于滴滴出行和阿里巴巴,但这些传言都被一一否定。否决与摩拜合并、清走滴滴出行派驻到ofo的高管、拒绝向巨头“卖身”……这些围绕在戴威身上的传言如今已无从考证,但ofo的结局却证明着,机会曾从戴威手中悄然溜走。

除了戴威,ofo另一位创始人也已经撕掉了和ofo有关的标签。今年5月有报道称,原ofo联合创始人于信近期已经开始独立创业,其开启的新项目是关于低度酒的消费品类,此前已经拿到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真格基金领投

曾喊出“跪着活下去”的戴威如今变身奶爸,已不见当年的锐气;曾和摩拜单车“掰手腕”争老大的ofo也“人间蒸发”,只留下一地鸡毛。当繁华尽散,热闹退去,共享单车市场或再无小黄车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商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