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系列报道③

湘潭在线8月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阳)每周一上午,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何文都会到岳塘区宝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不少当地居民纷纷慕名而来。

自2017年起,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派出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科、儿科、中医科等副主任医师专家定期坐诊。

不仅如此,市第一人民医院还与该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对转诊患者,市第一人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免挂号费,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双方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检查结果互认。

为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组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加速优质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目前,集团成员单位已增至20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

今年,市第一人民医院挑选41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专家,在基层开设名医工作室,每周开展专家门诊、业务查房、临床带教,多形式促推优质资源下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培训,大大提升了集团各成员单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集团内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这是我市积极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城市,我市构建布局合理、上下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打造半小时医疗圈,方便群众看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与1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长期固定的结对关系,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就医秩序明显好转。

同时,积极推进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构建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城乡联动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硬件是基础,软件才是关键。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总体不足、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补短板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足额落实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行经费。推进市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对符合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跟进落实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对实施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正式用工合同的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购买或补缴养老保险。

为有效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我市大力支持紧密型医联(共)体牵头医院将优势科室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科建设。明确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临床、中医、口腔类别专业医务人员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前须到县(市)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个月。今年3月,我市组织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医院12名主治医师入驻到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的12个乡镇卫生院协助疫情防控,开展对口帮扶。截至目前,我市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医师共有21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