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高考后,各界都期盼着能够一睹高考满分作文的风采。然而,今年浙江出炉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了争议。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题目为《生活在树上》。作文评分经过了三位阅卷老师之手,始末分数直差21分。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后这篇作文被审查组判为满分。

向上滑动阅览作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截屏自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

浙江省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陈建新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陈建新也同时指出,“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满分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该作文的作者是优秀的文史哲人才,很有天分。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洪亚兰老师表示,高考指挥棒是对大多数人的引导,本意还是在选拔人才。阅卷者有心保护人才是好的,这就涉及到会不会让一味晦涩受青睐成为趋势的判断,估计评分老师也讨论了,结论应该是可以正面引导的。

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该篇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里面最夺人眼球的部分,是使用了一大堆生僻词。

网评说“不说人话”是准确的,但说“不知所云”就过了。

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在于没必要。作文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

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梁清华对文一君表示,宣传这样的作文会对准备高考的孩子产生误导,该篇文章除了堆砌词藻外,不知所云。

互联网大语文创业者王永智认为这不该是一篇满分作文,这种写作方式很冒险,不应该成为固定的套路,但是作为高考满分作文,它又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作文应该是每个人在熟练运用母语、熟悉母语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真情实感的表达,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一篇好的作文是没有标准的,成为标准的应该是给每个人创造良好的母语写作生态,让其自由生长。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公众号甚至在评论该篇高考作文时称它“侮辱了语文”。他认为满分作文更应该有文字和思想的通透性,是那种让人一口气读完产生触电感的深度好文,既有酣畅的阅读快感又能回味无穷,在思想深度产生强烈的共鸣。可这篇作文佶屈聱牙、让人痛苦地读几遍也不知道说什么东西,不应当成为范例。

除教师、作家、传媒人之外,众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观点。

不少网友觉得《生活在树上》一文艰深晦涩,实为故弄玄虚。

@我犀牛贺州虽无上真却也人人固寿:文字的本意是为了传播、传承,这作文就是卖弄和骗分。

@邹婉嫕:如果文章凭借着一些生僻词汇与看似深奥的素材作为支撑(可能还有干净整洁的卷面)获得满分,那么高考只会变得越来越固化刻板。再者,文章应当考虑受众,简洁易懂又不失内涵的文章会更易让人叫好。

@灯笼举起大力士:这篇用词过于艰晦,略显卖弄,但不否认考生的立意是不错的,平时涉猎也颇多,但是不管是辞藻堆叠还是用词艰涩,我都觉得是属于一种乖张的行文风格,不建议成为一种典范,说白了,讲话也好,写文章也好,要“说人话”。

而力挺该位考生的网友则表示,浙江省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陈建新的点评到位。

@自在泡芙:高考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也不是写给大众看的,而是写给具有相当知识储备的阅卷老师看的,并不需要让大众喜欢。

@bts7holic:整篇文章看起来很哲学,要认真读才可以读懂,很多字词我也不认识,真的respect,我觉得他很棒,可能是我文化水平有限,我并不觉得他在无情堆砌词藻,人家要表达的东西还是始终在表达的。

@家贫如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们写得东西,那个时代看起来也是晦涩难懂的,我们也许无法让所有的孩子们达到那种境界,但是我们需要多元的文化,这样才能铸就我们自己的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不能只靠莫言老师那样的土著文化的发展,还要有不接地气的文化发展,这样才是健康的文化产业。

关于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议论未曾平息,而首发该篇文章的“教学月刊”公众号已将前述文章删除。

那么,你又会为这篇作文打上几分?

附:浙江卷2020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END—

来源:澎湃新闻、新浪微博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