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廉江,主要的居住民族为汉族,但在历史上廉江山区最早居住的人群以瑶族人数为最多。后汉人进驻廉江,要求瑶族人服从统治,从而爆发了多次冲突,导致瑶族人口剧减。再后来,瑶族被汉族逐步同化,使得目前廉江的瑶族原住民已基本消失。

廉江汉族人口的繁衍发展大部分靠唐朝以后从境外迁徙而来。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期间,从福建南部旧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及广东的旧潮州府地区,有大量移民经海路进入雷州半岛转迁廉江境内定居。

在历史上,还有几次地方政府大规模分插客民到廉江定居的。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九月至十一月,广东巡抚蒋益沣三次遣恩平、开平客民4000余人往琼州,亦有安插高州各属者,后于己已八年(1869年)又分插客民于石城各圩。

在汉人迁来之前,廉江主要居住的就是瑶民。据说最早的瑶民有500多人,分为“东山瑶”与“西山瑶”。

东山瑶在石塘村、黎族村、章伞村、石龙村、文洪村、山塘村、白石村、平母村、下山村等地居住,共一百五十多人。西山瑶在河塘村、卢村、杨金村、香山村、茅垌村、油麻村、枕头山村、大山村、那李坡村、独碑村、丰九箔村等村庄居住,共三百七十多人。

瑶族人当年居住的村庄,大多数名称已经被汉人改名,原名无从可究。只有少数村庄还留着以前的名字,如石龙、丰九箔、独碑等。

对于廉江瑶族的个性与习俗,《石城县志》有这样的记录——

一是“乃古槃瓠苗裔”,意思是说瑶族为槃瓠的后代。槃瓠也称作盘瓠,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最早是一只神狗,狗毛有五种颜色。传说远古高辛帝时,盘瓠咬下叛乱的吴将军首级而归,高辛帝不得不把女儿嫁给他。盘瓠死后,他的后人被称为“蛮夷",大家都尊奉这只狗为他们共同的祖先。

二是”聚居谿洞,蔓延日繁”,意思是他们住在靠近小河沟的洞子里,在那里生儿育女。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廉江自然资源好,有山有水,利于人类繁衍。

三是“其技则强弩药箭,其业则田猎”,意思是瑶人靠毒箭捕猎和耕田为生。当时瑶人居住的地方,是野兽占领的原始森林,层山叠嶂,古木参天,芒蒿丛生,虎豹为害,蛇蝎猖獗。瑶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狩猎,为了猎取凶猛的野兽,还用“见血封喉”树的茎液制作毒箭。瑶民的子子孙孙们,制药箭,造强弩,开硬弓,个个彪悍善战,练就一身的硬功夫。他们不但狩猎,也从事农耕,开垦水田和坡地,种植稻谷、蔬菜和桑麻,为了衣食温饱每天都在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现存瑶族的特色舞蹈“棕包脑”

自汉人迁徙到廉江后,瑶民的社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服役,要交税,要服从汉人的各项管理。特别是从元朝到明朝,廉江开始修建土垣,也就是城墙,长度长达五百三十丈,并且还要挖城壕,以防敌人来袭。自此,瑶民除了向县里交纳田亩赋税外,还要加上一个十个月的劳役。

明景泰年间,瑶人不服县衙的横征暴敛,屡屡起义反抗。当时的县志是这样记载的:“高凉郡属邑石城,曩岁被猺獠出没,为生民患。”当时的瑶族,被称为“猺獠”,用反犬旁,视为猛兽一类,可见汉人对其的岐视。在这个记载中,瑶民的反抗被视为造反行为。

对于瑶民的反抗,汉族统治者大多是用武力镇压,除此之外,还采取“招抚”手段。但瑶民天性不服从管理,“屡叛屡抚”。到了明成化年间,石城的县令不得不暂时免去瑶人的差役,并订立法律法规来驯化他们,去除他们的野性,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服从管理,心甘情愿去从事苦役。

没文化的总是玩不过文化人。此后,瑶族的思想个性、生产方式、生活习俗都受到了很大抑制和冲击,石城县也慢慢出现了“升平日久,獠民被化”的局势。瑶民要么被杀死,要么被汉人同化,严重威胁了瑶族的延续,这是廉江土瑶消失的重要原因。从此,廉江的瑶人与汉人合二为一。

关于廉江古代的瑶族历史,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