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

01、住建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两项重磅文件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快速发展,形成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咨询服务业态。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为更好地实现投资建设意图,投资者或建设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工程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需求日益增强。这种需求与现行制度造成的单项服务供给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创新咨询服务组织实施方式,大力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委托方多样化需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人工价格与招标时基期价相比,波动幅度超过合同约定幅度的部分,风险由建设单位承担

02、人社部公布新职业信息—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202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统计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中提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定义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事构件安装、进度控制和项目现场协调的人员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主要工作任务:

1、编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场安装方案;

2、负责预制构件现场堆放;

3、负责现场构件定位放线、标高测定、吊装、安装、调平、校正;

4、负责构件的临时支撑;

5、负责外墙、内墙构件的砂浆密封和套筒灌浆连接;

6、负责构件吊装后的吊点切割和抹平;

7、负责构件表面预埋件凹槽部位的处理;

8、负责施工现场进度的控制和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

03、住建部鼓励应急救治设施建设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

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住建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

其中建议:新冠肺炎应急救治设施鼓励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工程项目宜采用整体式、模块化结构。结构形式选择优先考虑轻型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2020年2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住建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负压病区建筑设计导则(试行)》其中建议:新冠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负压病区结构形式选择宜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等轻型结构。

04、住建部印发新文件

2020年5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表示,各地要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切实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相关各方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持续完善系统功能,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做好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网上办理,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加快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化审批和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看法

专家看法

装配式建筑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倪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建设企业按时保质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应急设施建设任务,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贡献。两所医院建设效率再次引发业界对装配式建筑的热议。

专家认为,在政策不断蓄力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双重加持下,装配式建筑发展将驶入快车道,但还需不断完善行业产品性能评价、产品标准体系以及质量管控机制,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促进砂石市场供需平衡

文林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性能优越、平面布置灵活、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共建筑以及住宅建设领域已得到大力发展,并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相比传统混凝土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可节约4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减少开山挖石和采砂,并降低50%左右的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

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有利于从需求端减少对砂石资源的依赖,促进改善现在砂石资源供需紧张关系,并可以有效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拉动国内投资和消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装配式建筑从起步到规模化发展,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跟进,正呈现出全国、全产业链全面发展的发展态势。”

文林峰副主任指出,近几年来, 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有望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即2017年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确定的“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按照住建部标定司的统计数据,2017年装配式建筑为1.8亿平方米,2018年为2.9亿平方米。

文林峰副主任介绍,住建部一直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从春节后至今一直在抓紧研究装配式建筑包括钢结构住宅的推进工作,要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今年还要深入研究制定促进装配式建筑特别是钢结构住宅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例如,目前正在研究启动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作品征集,研究编制装配式建筑装修技术体系发展指南;开展钢结构住宅相关政策、技术标准的研究,努力打造需求方和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协调推进的发展模式;今年还将举行第三届装配式建筑技能大赛,加大力度培育产业工人;正在起草装配式建筑软件技术发展指南,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发展趋势:集成化、精细化、智能化、最优化

马智亮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集成化。主要是两方面的集成:一个是应用系统一体化,包括应用系统使用单点登录、应用系统数据多应用共享、支持多参与方协同工作;另一个是生产过程一体化,包括设计 - 生产 - 施工 - 体化,可以采用EPC模式、集成化交付模式等。

精细化。精细化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对象细化到每一个部品部件。可借鉴制造业的材料表,在装配式建筑中也可以形成材料表,根据材料表在现场进行装配即可;另一方面是施工细化到工序,通过严格的流程化、管理前置化降低风险,做到精益建造。

智能化。在管理过程中,既然是智慧建造,就要通过系统取代人,至少是部分取代人,包含代替人去决策,或者辅助人的决策。其中,用到的数据包括BIM数据、管理数据等。另外就是作业层,可以有类人工厂和现场的作业,实现智慧化,如在现场作业可能用到3D打印,在工厂里面普遍采用机器人,人工将会大量减少。

最优化。一是要有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设计对于建筑全生命期至关重要;二是最优化的作业计划,无论是进行生产还是施工,构件生产、施工都需要最优化,特别是在构件生产阶段,我们要实现柔性生产,动态调整作业计划;三是最优化的运输计划,以求达到最短运输路径。

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是建筑产业的新机遇

樊则森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就当前及今后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的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不能等到实现了“三化”以后再去实现智能化。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需要两步并跑,融合发展。这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梳理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建筑组织管理模式,参考发展高铁、大飞机和航母的系统工程思维,全方位、全过程统筹高质量建筑产品供给。还需要对标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工程建设招投标体制和利益分配格局,在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同时,孕育有利于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并通过立法立规,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加强建筑科技投入。首先,装配式建造方式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智能建造的关键过程,不能简单跨越,需要继续加大国家级重点专项的推动作用,稳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继续积极投入,力争用5年时间从目前的跟跑上升到并跑

其次,数字信息驱动机器人参与建造是智能建造的典型特征,要加大智能建造机器人的研发,现阶段宜重点推进工厂生产环节的机器人的工程应用,适度投入施工机器人相关研究。最后,科研投入要清晰指向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的领域和方向,避免因为路径模糊造成认识误区,牢固树立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发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正确观念。

第三,科学决策,用开放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和颠覆式的创新,发挥我国在互联网和5G领域的技术优势,突破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数字设计是智能建造的基础,目前我国主要数字设计软件的基础性技术都来自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应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也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融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国际化进程,力争实现并跑,最终领跑。

因此,应该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我们的发展路径,避免过多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研究。而是对标新动能,基于互联网、5G等新平台,开发颠覆性、替代性的软件产品。

2020年已过大半,从今年的政策风向我们知道,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是重中之重,而在5G大环境下,产业互联网又会是推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作为以绿色建筑全产业链材料为产品的垂直领域B2B电商交易平台,万郡绿建将持续为建筑建材行业供需双方提供便捷的一站式供采服务平台,让建材采购更加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说明:本文中图片及文字仅作说明使用,内附所有资料,包括任何图片、插图、设计图、文字描述或其他资料,仅供参考观赏或识别之用,部分图片和数据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发布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