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专精特新”企业每通测控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在测试组装智能设备。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我们这款5G高密度微型化产品,通过全生产体系工艺改进,实现全工艺流程的系统性革新。”莞企广东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亨通”)的企业代表在近日省工信厅举办的2020年“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上(夏季)介绍自家的产品,该款“黑科技”是当天发布的20款“专精特新”新品之一。包括广东亨通在内,20个新品中有8个出自莞企,占比高达40%。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精特新”新品代表着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广东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持续优化环境、精准施策、强化服务,推进中小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在省工信厅发布的“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里,东莞共有51家企业,入围数量在全省排名第4,仅次于深圳、惠州、广州。

如今,千千万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东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脊梁。一系列数据可以证明其分量:民营经济贡献全市七成的税收、规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接近六成。聚焦主业、专注创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能办大事、有大作为,成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撰文:叶永茵 洪海

新兴产业占上榜企业五成

东莞上榜“专精特新”榜单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东莞上榜企业涉及的产业与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相契合。

东莞上榜企业占全省“专精特新”企业约6%,缘于厚实的制造业基础。当前,东莞正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465.3亿元,增长8.5%,增速珠三角第一。东莞2019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提高1.9个和3.3个百分点,达54.2%和42.2%。其中,智能手机产量4.06亿台,增长11.9%。73家企业入围广东制造业500强。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东莞早有坚实的基础。2018年7月东莞发布的《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新兴领域。

记者梳理发现,15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东莞上榜企业近三成,10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占近两成,同时有两家企业为智能机器人企业。其余上榜企业多数来自于东莞的老牌支柱产业。

全球每4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为东莞造,在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巨头的带动下,孕育出数以万计的手机零配件世界级隐形冠军,东莞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智能手机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逆势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商品消费结构调整,消费类电子产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东莞文化办公类、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分别增长9.8%和12.3%。今年上半年,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2.1%,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5.1个百分点。

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智能改造的潮流中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培育提供了支撑。东莞集聚的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是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基础。此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要将东莞等地打造成主导产业突出的全国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

聚焦主业突破技术垄断

在2019世界移动通信展上,国内显示屏生产制造龙头企业自主开发的柔性折叠屏亮相。国产的柔性可折叠屏,不仅能静态展示、动态弯折,还能支持向内折叠或向外翻折等应用形态,折叠后可单手握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这家龙头企业的柔性可折叠屏的量产设备,来自与东莞“专精特新”企业——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的柔性电子制造与应用创新团队的紧密合作。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瑜辉说,思谷创新团队的柔性电喷印设备可解决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的“卡脖子”问题,打破柔性屏生产设备对国外设备的依赖,为国内自主可控柔性电子制造产业注入发展的支撑力。

王瑜辉说:“企业在创新技术和团队的投入上,其优势在于和生产企业也就是需求方贴得很近,能够解决学术界没有碰到、产业企业实际的技术问题,并且比国外有更多的市场环境条件。”

据悉,目前思谷是国内唯一可替代西门子等国外品牌的智能感知产品供应商。另外,思谷产品已占领家电行业新增智能生产线70%的市场份额、新能源和汽车以及机器人领域20%以上的市场份额。

同样敢于打破“卡脖子”技术的还有广东亨通,该公司研发出的高密集轻型化新型光缆,能充分满足5G管道资源紧张的大芯数建设需求,“我们研发的5G高密度微型化光缆,比传统光缆的气吹距离提升67%,虽然光缆‘变轻’了,但是同样粗细的管廊可以容纳更多光芯,5G和4G光芯可以同时容纳在光缆里,这项技术在行业里目前还是首创”。

5G高密度微型化光缆得到不少资本的青睐。在新兴信息产业领域专家——广州市瀚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远看来,“变轻”的光缆传输效率和施工效率更高,让5G的运用活络起来了。随着5G的普及,广东亨通研发的“黑科技”产品将有不俗的前景。

在广东亨通生产车间不远处的中图半导体也敢于打破“卡脖子”技术,获得海外国际巨头认可,成为打进国际市场的“先锋”。

中图半导体开发及产业化的新型图形化蓝宝石衬底不过一个手掌心大小,却篆刻着10亿多个规格统一的锥体圆片,这个经过纳米级高精密加工的材料圆片可以做5万颗1瓦的照明芯片。

目前,中图基于项目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方面的研究成果,成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中图产品进入韩国首尔半导体等国际知名LED外延芯片企业供应链,产品用户已发展到包括海外名牌企业和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0余家芯片制造企业。

敢于投入创新研发,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关,东莞“专精特新”企业在敢闯敢试中竞相释放发展活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881件和2055件,同比增长0.45%和1.03%(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均位居全省第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899件,同比增长32.21%(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占全省总量的18.96%,位居全省第2。

练好创新研发内功

东莞某从事锂电池设备生产公司在得到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定制的“专精特新”专属金融产品后,缓解了融资之困,渡过了难关。该企业负责人说:“这类产品真是一场及时雨,我们企业获得扩大生产的资本,并且从提交资料到获得信用贷款批复不过3天的时间”。

为了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提供总授信额度约450亿元的“专精特新”系列专属金融产品,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

中国银行东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值得不断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其渡过难关、扩大生产,迅速成长为东莞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东莞分行“专精特新”系列产品项下企业贷款余额5.17亿元,较去年增长超3.3亿元,增幅达176%。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力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也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创新一直是“专精特新”企业东莞市毅新庆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毅新庆江机械”)的灵魂,在董事长陈毅川的规划中,今年将投入1亿多元增资扩产,建设厂房和研发大楼。今年面对疫情,毅新庆江机械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上涨30%。逆势上涨的背后,源自毅新庆江机械多年重视对产品的创新力以及对品牌的打造。“今年我们继续坚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公司在省内同行里一直有很好的品牌口碑,每年坚持推出一到两款新产品。”陈毅川介绍。

企业创新既有新技术研发,也有旧产能改造。德普特投入大量人力、资金支持技术改进和设备改造,仅设备升级及工艺创新投入的资金就达1.2亿美元。随着智能工厂的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逐渐发挥作用,德普特的产值和产能提升25%至30%,成品更加稳定和成熟,产品直通率达90%以上。德普特总裁办首席财务官陈诚说:“我们估算,工厂有一半的利润源自智能制造成果”。

近日,东莞市工信局公布2020年度首批市技术改造设备奖补项目,拟对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资助,金额超700万元。今年全市共安排2亿元预算,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一定比例奖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样入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的伯朗特机器人,研发人员占比达三分之一。伯朗特机器人财务总监朱秋华介绍,伯朗特机器人一直注重产品研发计划,并且专注于机器人行业,公司虽小但人均产出高,去年合并报表有5亿元营业额。“我们专注于研发和生产,了解市场的需求,自然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朱秋华说。

聚焦创新、练好内功,自主创新成为东莞中小民营企业活力源泉。在疫情影响下,今年6月,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增速比5月提高7.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

■专家访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以培育“专精特新”为抓手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莞入围数量在全省排名第4。在上榜名单中,东莞占比较高的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这说明东莞在产业上有何优势?东莞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过程中,有哪些培养方向?对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南方日报:东莞上榜“专精特新”的企业不少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您觉得这能看出东莞在制造业有哪些优势?

林江:东莞作为曾经的加工制造业中心,正在向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升级。东莞上榜企业占比较高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基于加工制造业中心这一角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莞的加工制造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度相关,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有不少在为国外的企业从事代工业务。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东莞把握机遇,促进企业审时度势,增加在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东莞在制造业领域拥有不少优势。

一是能够灵活应对制造业市场的变化,发挥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二是能够顺应政府的产业政策,并把政策优惠用好用足。三是制造业的发展非常看重产业配套环境,东莞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配套设施和环境优越,特别是物流配送体系相当发达。四是东莞在过去的几年里积极引进华为等企业,同时引进多家大型央企到东莞投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营造了东莞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五是东莞民间资金充裕,民间富裕的消费群体对于新经济、新产品的尝新意愿浓厚,对于高端制造业产品容易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正反馈。

南方日报:东莞上榜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制造业,但数量较少。您如何看待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林江:既有新兴企业上榜,也有传统制造企业上榜,说明东莞的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上榜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数量较少,意味着传统产业依然有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不一定在萎缩,毕竟与人们衣食住行有关的行业不少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可以采用先进制造的手段对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而提升企业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在此背景下,上榜的企业不一定数量很多,但是依然可以通过提升效率来增加产出。对于东莞来说,拥有较强实力的传统制造业基础与新兴产业可以产生相辅相成的功效,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可以助推先进制造业创业创新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其转型升级步伐。

南方日报:您认为东莞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过程中,需要有哪些培养方向?

林江:东莞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过程中需要厘清三点认知:

一是对“专精特新“的定义是否与时俱进。不少新兴产业所依托的技术生命周期比较短,今天的“专精特新”到了明天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二是“专精特新”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东莞要厘清是大力发展“专”,再发展“精”,还是先发展“特”,再发展“新”的关系。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思维,“专精特新”是否可以齐头并进发展,也要考虑东莞是否具备上述齐头并进的基础和能力。

三是“专精特新”对应的行业与“专精特新”对应的企业能否完全匹配,或者是部分匹配。例如,如果生物医药行业被界定是新行业,一家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东莞企业是否就被认定为新企业。但可能这家企业已经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并且从传统的中药生产制造升级为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同时介入医疗器械的生产领域。那这家企业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的问题就需要厘清。

南方日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林江: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抓手,当然是正确的选择。事实上,“专精特新”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在东莞形成,既对稳定东莞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帮助,也对培育东莞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重要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中,东莞主要发挥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角色,而“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恰恰是东莞发挥上述角色的基础和前提。

具体来说,东莞要成为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离不开与广州和深圳建立互动关系,从而让广州和深圳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得以外溢到东莞,让东莞能够借助广深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来支持先进制造业城市的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本身就是东莞能够成功嫁接广、深现代服务业资源的载体。

数读

1.省工信厅发布“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东莞共有51家企业上榜,入围数量在全省排名第4,仅次于深圳、惠州、广州。

2.“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里,东莞上榜企业占全省约6%。15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东莞上榜企业近三成,10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占近两成,同时有2家企业为智能机器人企业。其余上榜企业多数来自东莞老牌支柱产业。

3.今年一季度,东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881件和2055件,同比增长0.45%和1.03%(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均位居全省第3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899件,同比增长32.21%(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占全省总量的18.96%,位居全省第2位。

4.今年上半年,东莞文化办公类、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分别增长9.8%和12.3%。

5.今年上半年,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2.1%,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5.1个百分点。

6.今年6月,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增速比5月提高7.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当月保持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