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深度军事】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摘要:在最近热播的谍战剧《胜算》里代号“瓦吉姆”的苏联头号王牌间谍,到底是属于哪个情报机关?苏联的情报机关可不仅仅只有克格勃,还有鲜为人知的军事情报局格鲁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胜算》海报
在最近热播的谍战剧《胜算》里,男一号由柳云龙饰演的唐飞,是打入伪满林河市警察厅,代号“瓦吉姆”的苏联头号王牌间谍,按照剧中的说法隶属于苏军情报总部远东局,但在历史上,苏联可并没有情报总部远东局这样一个情报机关,那么如果历史上真的有“瓦吉姆”这样的间谍,会是属于哪个情报机关?
说到苏联的情报机关,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克格勃
克格勃(KGB),全称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俄语缩写的译音。最早的前身是1917年12月由捷尔任斯基创建的“契卡(Cheka),契卡是“全俄肃反委员会”俄语缩写的译音。“肃~反”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但在当年绝对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血腥残酷的代名词。
1922年2月,改称“格别乌”(GPU),是“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俄语缩写译音,格别乌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会(相当于内务部)。
1923年7月,格别乌升格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俄语缩写译音为“奥格别乌”(OGPU),还是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会。1941年,奥格别乌曾经与内务人民委员会短暂合并,合称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
奥格别乌和内务人民委员会重新分离,于1943年4月单独改编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改称国家安全部。
1954年3月,国家安全部升格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才真正登场。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克格勃的级别骤然提升,凌驾于苏联其他所有情报机关乃至军政机关之上,连军事情报局(格鲁乌)在很长时期内都由克格勃管辖,克格勃直接向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
克格勃从成立起,就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反间谍、国内安全和边境保卫等领域的主要负责部门,最鼎盛时期发展到编制人员50多万人,其中总部机关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20万人,边防部队30万人。此外,在全世界范围还有25万谍报人员,年度预算高达1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克格勃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格勃改组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
虽说对外情报也是克格勃所分管的,但从克格勃的发展沿革来看,对内的安全保卫,才是克格勃更驾轻就熟的。而且克格勃是1954年才成立的,在《胜算》的年代背景1944年时,还根本就没有。即便是此时克格勃的前身,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主要也是负责对内安全保卫,并不负责对外情报。这时苏联负责对外情报工作的是军事情报局(格鲁乌)。
克格勃和格鲁乌,有些人认为就像是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其实并不相同,因为联邦调局和中央情报局是平级,但克格勃级别要比格鲁乌高,是格鲁乌的领导机关,而且克格勃也不像联邦调查局,只负责对内安全保卫,克格勃也负责对外情报,和格鲁乌的任务有所重叠。如果从所属系统来看,更像是国民党的中统和军统,一个是属于党务系统,另一个则属于军队系统,只是中统和军统也是平级。
接着就来说说格鲁乌,格鲁乌(GRU)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的俄语缩写译音,隶属于国防部,属于军队系统,任务主要侧重于对外的情报搜集。在苏联的情报系统里,格鲁乌是最为隐秘的,毫不张扬,很多格鲁乌的事情都被算到了克格勃的头上,不过克格勃长期作为格鲁乌的上级领导机关,这么说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格鲁乌最早的前身诞生于1918年,几乎是伴随着苏联红军的建立同时成立的。当时苏军成立了下辖5个集团军的东方战线,在东方战线的总部里设立了“登记部”,负责情报工作。后来建立的乌克兰战线、南方战线和西南战线,也都设立了各自的登记部,这些登记部和下属集团军的情报处,就成了苏军最早期的情报部门。
1918年10月,列宁签署法令,成立了苏联军事情报系统的最高领导机关“共和国野战参谋部登记部”,负责领导和协调各战线、集团军的登记部和情报处。
参谋部登记部成立后,最初是由克格勃的前身“契卡”派出人员担任部长,由此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军队的情报部门都是由“契卡”来领导的。但由于1920年和波兰的战争中,因为情报工作上的欠缺,导致苏军遭到失利。苏军开始大力加强军队情报工作,1920年11月由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担任部长。别尔津上任后就在登记部的基础上进行了机构改组,撤销了登记部,成立了情报局,后改称红军参谋部第二局,最后改称总参谋部情报部,也就是格鲁乌,别尔津也就成了格鲁乌的第一任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格鲁乌第一任局长别尔津
格鲁乌成立后,正是苏联国内战争期间,数百万白俄难民逃往世界各地,这也为格鲁乌向海外派遣特工,提供了最理想的机会,由此开始了格鲁乌在各国的情报网布局。
30年代,苏联进行了大清洗,包括别尔津在内大批优秀的情报军官遭到杀害,使得红军情报系统几乎陷入瘫痪。直接的恶果就是苏军在苏芬战争中遭到惨败。
直到1940年戈利科夫接任部长后,格鲁乌的情报工作才逐渐开始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格鲁乌总部从莫斯科迁住英国伦敦,以便更加方便指挥设在海外的情报网络。
1941年,格鲁乌一分为二,新成立最高统帅部情报部负责海外情报网,格鲁乌则专门负责搜集德军的情报。战后,两个情报部门又重新合并。
1947年莫洛托夫建议各情报机关合并,设立苏共中央情报委员会。格鲁乌被撤销,全部人员并入情报委员会。1948年又恢复格鲁乌。1953年苏联设立国防部,格鲁乌隶属于国防部,仍然作为苏军军事情报的最高领导机构。虽然名义上格鲁乌属于总参谋部,但重大情报是可以直接越过总参谋部向国防部甚至政治局汇报的。
1958年,由于格鲁乌爆出被英国情报机关渗透的大丑闻,赫鲁晓夫命令克格勃接管了格鲁乌。从此,格鲁乌在组织上虽然还隶属于苏军总参谋部,但却受克格勃的监管和领导。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987年。
格鲁乌的总部设在莫斯科市阿尔巴特街的苏军总参谋部内,对外保密代号是44388军事部,总部有工作人员约5000人,编制人员超过10万人。
另外,格鲁乌还有一支总兵力达3万人的特种部队,这也是苏军最精锐的部队,负责执行各种渗透、破坏、袭击等特种作战使命。1978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就是格鲁乌的特种部队在开战的第一时间突入阿富汗总统府,杀死总统阿明。同时,这支部队还担负苏联驻外使馆和驻外办事处的安全保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格鲁乌标志
苏联解体后,由于格鲁乌属于军队系统,没有过多介入政治活动,所以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编制、经费和人事都没有受到大的削减。克格勃被撤销后,原来隶属克格勃的边防部队也都划归格鲁乌,同时,格鲁乌的活动领域也从原来比较单一的军事情报,逐渐扩大到经济情报、工业情报和科技情报。
如今,格鲁乌改称俄罗斯军事情报部,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情报机关。
在二战期间,苏联最著名的间谍例如佐尔格、“红色乐队”的特雷伯等,都是格鲁乌的特工。而且格鲁乌的第4局就是亚洲局,佐尔格就是第4局的,这也和《胜算》里“情报总部远东局”很接近,所以如果历史上真的有“瓦吉姆”,基本上就应该是格鲁乌的特工,而且一定是第4局亚洲局的。
不过,在《胜算》中,围绕“瓦吉姆”的剧情设计,就太胡扯了,完全违背了当年间谍工作的基本原则。首先,“瓦吉姆”是远东局级别最高的头号间谍,那么,唐飞是“瓦吉姆”的身份就应该是绝密的。但在剧中,不但苏联在林河的情报机关最高领导人维克多知道,而且前后两任联络员鲍里斯、苏哈夫也知道,甚至连维克多的女秘书都知道。除了苏联这边,中*共这里唐飞小组的另外两人秦德龙、孙喜远知道,还有中*共林河市委书记程国勋也知道,简直可以说,正派阵营里的人几乎全都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如果“瓦吉姆”真的是头号间谍,那他的真实身份绝对是最高机密,肯定只限于最小范围的人才知道,因为每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暴露的风险。
其次,唐飞是中*共党员,受中*共委派,和苏联情报机关合作。如果是合作,也应该是双方高层之间情报交流或者协同,而不会让一线特工完全像苏联特工那样,直接受远东局局长格拉西姆将军指挥,并且得到苏联情报机关全面协助和配合,甚至都有了在编苏联特工的代号。这怎么可能呢?就算唐飞是中*共党员,如果被苏联情报机关吸收,那么组织关系一定会转到苏共,绝对不可能组织关系在中*共,但具体情报工作却由苏联情报机关领导。例如,佐尔格原来是德国共产党,加入格鲁乌,组织关系就转到了苏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柳云龙饰演代号“瓦吉姆”的头号间谍唐飞
还有,唐飞居然会自己发电报,这就更匪夷所思了。像唐飞这样级别的高级间谍,肯定不会自己发电报,而是专门配专职报务员,而且原则上报务员也不会和唐飞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交通员或其他诸如信箱之类,传递情报。这样来保障唐飞的安全。
至于安排秦德龙和孙喜远来配合唐飞,更是莫名其妙。秦德龙不算交通员,更像负责理财的管家。但对于“瓦吉姆”这样的高级别特工,经费根本不需要自己来解决,只要提出申请,上级一定会满足,不会让“瓦吉姆”为钱来发愁。而孙喜远说是负责“瓦吉姆”的安全,尽管他身手不凡,但毕竟公开身份是秦德龙的司机,又不能二十四小时在“瓦吉姆”身边,谈何保卫?如果说是要在必要时候,牺牲自己来保护“瓦吉姆”,就更不可能,谁敢担保,孙喜远就一定能扛住严刑拷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孙喜远就是一个“猪队友”
而在剧中,孙喜远居然要为鲍里斯报仇,去干掉警察厅的特务科长加藤。后来还居然擅自行动,干掉了警察厅特务科的两个线人,严重违反了地下工作的纪律。就算要给“瓦吉姆”配帮手,一定是久经考验的老手,心理素质过人,地下经验丰富,怎么可能配这样的“猪队友”?
所以,从真实间谍活动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剧情设计,简直就是——太烂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