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有网友附上了新浪微博用户@白杨玉的一组微博截图,并称“秘书的微博,把领导‘出卖’了”。继而引起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司被出卖了吗

博文中提到“陪领导家孩子参加人大附的考试,难度直逼博士入学考试,还有时间限制,领导孩子考试要是挂了会不会怪我不够给力”。据该博主邓某称,“这个考试是线上考试,孩子家里没有人,他主要是去帮忙调试设备”。既然是线上考试,考方就没想防你作弊,如果担心那干脆就闭卷或到校考,人大附自然不可能这么没智商。同时,领导在某一私事上叫你帮忙,因为是私事,你可以拒绝,抑或以能帮助领导办好私事拉近关系欣然允之。这些行为牵扯不到上司与博主间可能拥有的公权力,也就没有了热议的必要。

“给领导写的讲话稿发在光明日报了,虽然知道是看领导的面子,但还是想弄张报纸收藏起来先”。一个部门当需要起草一个重要的稿子时,是可以组成起草小组或安排下属开展工作的,期间博主负责组稿甚至于稿子都是他独立完成,但当上司认同并用于讲话时,那并不属于个人,是代表部门讲出来的话,没有剽窃、抄袭或占有。《光明日报》采稿也是因为所述内容合乎部门身份与职责,认为有其价值,且内容和“平安经”不在同一层次,合规合矩。就此事而言,到新闻调查即可截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中我们需要汲取哪方面的教训

博主的签名引用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余光中译的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句子,说的是人性的两面性,阳刚与阴柔。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博主做的事为什么会引起记者深挖,以及大众讨论。我想,有三点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

一是错把信任当放任。两件事中,都是因为博主的学识才有参与其中的机会,博主也虚荣的声明了一下堪比博士入学考试(实际上大部分能在某委工作的基本都是硕士),光明日报刊载的稿子也讲明是自己起草,上司大概只是因为“上司”的关系。实际上反过来看,这些都是领导信任博主的能力和才学,只要再继续做下去,下次仍然要挑大梁,今后的锻炼和发展机会比起其他同事更具潜力。但当博主沾沾自喜时,居然忍不住把在单位上不敢说的话放到了网上,而时隔两年后,又干了同一性质的事。不知道是为了炫耀自己与上司的关系“铁”得很,还是需要表达自己才高八斗?作为部属,“给了点颜色就开染坊”,把领导的信任当作了放任的资本,长此以往,“NO ZUO NO DIE”。一个人,有能力是好事,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起用更是好事,此时一定要谨记“领导越信任,律己越严格”。

二是错把平台当本事。有个寓言故事,一头寺院拉磨的驴和一个僧人驮了东西下山,到了山下,人们看到后,对着他们顶礼膜拜,驴回到山上后飘飘然起来,以为人们崇拜它,再也不肯干活。僧人把它放下山后,它看到有人敲锣打鼓走过来,以为是欢迎它的人,就大摇大摆站在路中间,结果被痛打一顿。驴不解问僧人为何两次不一样,僧人说:“第一次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的佛像,不是你!”如果不是因为博主身处某委这么一个部门,光明日报断不可能发表他参与起草的文章,如果不是博主身处这么一个处室,就是有更好的想法也没有起草的地方。很多人常常拎不清,误把平台的资源当做自己的能耐,误把平台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本事。结合到工作中,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力争把平台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要学会维护领导的权威,维护部门的声誉。平台越壮大,你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也会更多。有时候,自己静下来想一下,为什么有的人能力比自己差一点,但提拔的却是他?不难理解,“德能勤绩,以德为先”。

三是错把能力当资历。博主的能力和学识是毋庸置疑的,但每次做完一件事情后,为什么总要表达出这些事情非自己才能担当的感受呢?实际上,从话语上看,博主已算是说话小心了,但根子上看不起领导和同事的心思却在不知不觉中发芽、成长和壮大。而这种根子实际上来源于你的眼界和立场。一个组织中,领导与下属最大的差别就是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服务和管理的层级不同,由此产生的经验和感受不同,甚至看法不同。因此,在稿子的起草与润色上博主颇具能耐,但在需要传递的内容与信号却不是博主当时的工作阅历所能把握的。工作中,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优点同别人的不足相比,更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从不欣赏别人的优点。组织在选择一个人作为上级时,是方方面面考虑的,只是有些时候,你没到那个层次难以感受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人谁无过,我们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只是聪明的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最后将春秋末年儒家大师曾参说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微言而笃行之,行欲先人,言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