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耳他时报》发表文章《从你到我,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学联系》

近期,《马耳他时报》发表题为《从你到我,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学联系》的文章,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以及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迦尔洵等三位作家作品的异同联系,并由此引发对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以及更多马耳他机构和个人共同推广文学的简要介绍。以下是该文章的中文译文:

文学一次又一次让我们跨越疆界,共享不同的文化和观点。疫情迫使很多文化行业转战网络举办活动。在马耳他的中国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也不例外,积极开拓思路在网络空间吸引受众,合作向马耳他人民介绍中国和俄罗斯的三位知名作家作品,并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这包括中国作家鲁迅以及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和迦尔洵。除了与俄罗斯作家的渊源之外,鲁迅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作品被翻译成马耳他语的中国文学家。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Call to Arms)于2003年由克利福德·博格·马克斯译为马耳他语,书名为《Is-Seja》,并在雷诺·卡莱亚的帮助下由SKS(马耳他当地出版社)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Call to Arms)于2003年由克利福德·博格·马克斯译为马耳他语《Is-Seja》,并在雷诺·卡莱亚的帮助下由SKS(马耳他当地出版社)出版。

鲁迅被世人视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优秀文学作品,这事实上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灵感。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和迦尔洵也对鲁迅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通过鲁迅、果戈里各自创作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以及迦尔洵的短篇小说《红花集》和鲁迅的短篇小说《长明灯》,读者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因鲁迅作品的马耳他译本而延伸到马耳他。

两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都揭示和批判了社会的不同方面,鲁迅用隐喻的方式提出了中国旧社会的时代新精神,而果戈理则揭露了一种无力个人的无休止抗争。果戈里笔下的“疯子”是个人感觉出了问题的结果,而鲁迅笔下的“疯子”则源于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迫害情节”,果戈里呼吁的是个人和个人安全,而鲁迅则是为了子孙后代呐喊。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也能发现迦尔洵的短篇小说《红花集》的些许回响,两部作品在某时某刻通过某件事都给人留下了启示。《狂人日记》并不是鲁迅唯一一部从《红花集》中汲取灵感的短篇小说,他的另一篇短篇小说《长明灯》与《红花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红花集》中疯子认为只要他努力去摘掉那一朵罂粟花,人类也就会得救了,因为他认为这朵罂粟花是世界上所有错误的根源。在鲁迅的故事里,主人公似乎也同样相信这一点,疯子想要吹熄庙里的长明灯,使村庄里不再会有人生病。虽然,故事里的社会背景和故事对象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的动机、目的或是信念却出奇地一致,即他们的使命不能交托给其他人,这也同样表明了迦尔洵的作品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一经出版即获得了空前反响和成功。这是一部奇妙的作品,尽管它与果戈里的短篇小说同名,从中也汲取了一些有趣的灵感,但仍然不妨碍大家给予这本小说的赞誉与惊叹,并使之成为一本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果戈里和迦尔洵不是鲁迅汲取灵感的唯一来源。希望那些热爱鲁迅、迦尔洵和果戈里的人们能多花一些时间阅读其他作者的作品并深入研究和分析作者之间的文学联系,这样不仅能增加文学探究的乐趣,也能欣赏到每件作品的独特性和共性。

(来源: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

▇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