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抽雄以后,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这个时期叶面积系数达到最大值。吐丝期是决定粒数最关键的时期,进入粒期以后是决定粒重的重要时期,是形成籽粒产量的重要生长时期,这一时期对玉米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病虫害多发期。为争取高产,必须加强这段时间的田间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适时浇水

玉米穗期耗水量最大,占一生耗水总量的30%~35%,抽雄期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干旱、缺水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产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要及时浇水,避免干旱造成减产。

2、补施粒肥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最多、需肥强度最大的时期,要根据情况适当追肥,对于脱肥的玉米,粒肥一般在抽雄到吐丝期施用,以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能起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目的。

3、中耕培土

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肥水供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还可清除杂草,培土能增加玉米气生根的形成,中耕培土,可增强玉米抗倒伏性能。由于秋季多风,往往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在玉米追肥后要及时培土,防止倒伏的发生。若玉米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现象将严重影响产量的形成,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病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早发现早防治,玉米后期常见病虫害有:茎腐病、叶斑病、黑穗病、玉米螟、粘虫、蚜虫、草地贪夜蛾等,要积极防治。

防治玉米粘虫,当百株有虫10头以上时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2克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喷雾时可结合喷洒磷酸二氢钾等防止早衰。

防治玉米叶斑病,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至10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减量增效。

防治玉米螟,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苏云金杆菌对低龄幼虫效果好,因此施用时间要提前2-3天。也可在穗期灌注雌雄穗,每亩可用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2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或5%氟虫脲乳油20毫升,或200克/升氟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毫升,以上药剂均兑水50公斤灌注。药剂蘸花丝时可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20毫升兑水50公斤混匀,灌入废弃的矿泉水瓶内,瓶口盖上带吸管的瓶盖。在玉米散粉基本结束时蘸花丝,熏杀在穗部为害的幼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适期晚收

推广适期晚收技术,可以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是提高粒重,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力争在9月底10月初玉米完熟期收获,玉米成熟的标准是果穗苞叶变白,干枯、松散,乳线消失,籽粒有光泽,这时粒重最高,这项技术不用增加任何成本投入,试验证明,每推迟1天收获,千粒重平均提高3克左右。来源:三农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