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订,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阔步回到祖国。60余年如白驹过隙,那一段硝烟弥漫的伟大战争离中国人民越来越远,但文字可以记录历史。近日,一位宝鸡市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就发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慰问信

王志成同志:

你在今天激烈的阻击战中,是尽了很大的努力,光荣的负了伤!特向你致以亲切的慰问,现在你去休养,我们告诉你,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打落了敌人的飞机一架;有力的打激(击)了敌人的锐气,为祖国人民建立了功劳。

希望你安心的休养,服从医生的治疗,记住自己的仇恨,重回前线!向敌人讨还血债。

祝你,

早日恢复健康。

团长:张忠惠

政委:张 健

付(副)团长:曹宝泉

参谋长:阚志广

政治主任:刘震东

参谋长:赵珙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慰问信照片

信中的王志成是宝鸡岐山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67军200师599团三营八连,参加过解放战争,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1951年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光荣负伤,这封慰问信正是王志成负伤被转移至后方医院时,所在部队写给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志成照片

王志成的儿子王玉岐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自己小时候,老人总爱给孩子们讲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故事,自己特别喜欢听上甘岭战争的故事,因为自己的父亲和黄继光一样的英雄并肩战斗。王玉岐说:“父亲受伤的那天,就是美国第七师发动全面进攻的那天。”

那天一大早,就见山坡上爬满了敌人,随着一声“准备战斗”的命令,战士们立即进入各自位置。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敌人那一次的进攻相当疯狂,他们上有飞机,下有大炮。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难以攻上山头。山坡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我军阵地伤亡也相当严重。子弹打完了,手榴弹扔光了,敌人又发起了进攻,但此时王志成所在阵地上只剩下不到20人。敌众我寡,悬殊太大,弹药又不能及时补充,敌人很快涌上了山头。这时,他们接到撤入防空洞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战壕已被炸得难以通行,坑凹遍地,王志成边打边退。实在撤不回深洞了,于是就近避到一个浅洞内。这时另一高地的一位安徽籍战士也退到了王志成身边。子弹和水全没了。洞很小,也很浅,洞口还不时有子弹射进来。好不容易挨到傍晚,枪声渐疏,王志成和战友利用敌人布防的空隙,悄悄地摸下山去。

回到连队,王志成得知还有部分同志留在山上,便向连长主动请缨,要求再回山上参加反攻。得到同意后,王志成带着两位战友顺着下来时的那条沟,刚摸到山上就遭遇敌人。他们边打边进,吸引敌人暴露火力点,为后续进攻部队提供目标。突然,一颗炸弹在王志成身边爆炸,他顿时失去了知觉。等到再次醒来,王志成已经躺在了后方医院,也收到了文章刚开始提到的慰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次战斗,王志成的手、脚、腿多处受伤,直到1999年去世,身体里依然有3处弹片未取出。

王玉岐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老人在世时,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个人要求,5个孩子有4位至今生活在农村。但老人一直对党心存感恩之情,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孙要爱党爱国。他一直说自己一生过得很幸福,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自己享受了党和国家太多的好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甘岭战役 资料图

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也不忘历史。不忘是为了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奋勇向前。(宝鸡新闻网记者 惠耀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甘岭战役 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克拉克(左一)以“联合国军”总司令身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