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兵行险招,让美军第10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仁川进行登陆作战。朝鲜人民军猝不及防,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在溃败之后被迫后撤。10月1日,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6月25日,朝鲜内战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央为了防止朝鲜战争的不断扩大,威胁到东北国防安全,便决定调几支主力军驻防东北,以应对局势的变化。7月7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和15兵团4个军共26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进入东北凤城、辽阳等地驻防待命。而当时东北边防军的主帅人选有两位,林彪和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和粟裕的共同点非常多,他们都是我军军事素养最高的优秀将领之一,并且都擅长大兵团作战。在刚刚结束的解放战争中,林彪和粟裕分别作为第四、第三野战军的军事主官参与指挥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在军中威望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两人也有不同点,那就是军事风格完全相反。林彪打仗喜欢稳中求胜,没有七成把握绝对不打。而粟裕则屡屡奇兵致胜,尽打些“神仙仗”。两位军中英雄也是惺惺相惜,林彪曾说过,自己经常研究粟裕指挥的战役,取长补短。外界都评价林彪打仗像毒蛇,不动如山,一击必中,而粟裕则是狡猾的狐狸,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哪里出现咬你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按理说出任东北边防军的总司令,林彪绝对要比粟裕更加适合。13、15兵团都是四野的底子,林彪的老部下,再加上林彪常年率军在东北一带作战,对人员和各类战争环境的掌握都略胜粟裕一筹。而粟裕当时主要在东南沿海筹备攻台战役,远调东北一要进行军队磨合,二要熟悉和调整作战的战术战略,时间非常紧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林彪对于朝鲜战争,一直主张“出而不战”,也就是重兵驻防边境,不直接出兵援朝。对于当时的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卷入一场大战确实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太过冒险。但是朝鲜战争的事态发展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林彪不敢冒险,打了半辈子险仗的粟裕就是挂帅的最合适人选。

7月10日,粟裕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主席还特意给粟裕选好了最合适的班底,四野出身的肖劲光和肖华分别担任副司令和副政委。并且在8月4日起,将边防军改名“志愿军”入朝参战的议题就已经提上了日程,粟裕自然就成为了志愿军入朝作战总司令的第一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时因为旧伤在青岛养病的粟裕,身体已经不能承受战场指挥的高压工作,无法领兵出征。9月3日,主席在一封电报中提到粟裕、林彪均有病在身,几个月后可能随时接任。这封电报也可以看出,在事态越发紧张的情况下,不愿打仗的林彪也被主席列入了挂帅出征的人选之一。

不过美军的仁川登陆让志愿军入朝参战刻不容缓,在林彪、粟裕久病难愈的情况下,主席从大西北调回了彭德怀。这位百战沙场的老将临危受命,率领志愿军开赴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粟裕率军入朝,以他的打法,志愿军的战果可能会更大。而林彪的稳重则会让志愿军的损失更小。但是事实证明,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也许才是这个时期能够力挽狂澜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