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让孩子行动时,你需要叫他几遍?

吃饭、刷牙、关电视……这些小事要催促多次,孩子才能行动。

许多家长为此困扰,孩子为什么总是拖延?

他不是不愿意

你让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当孩子不敢时,拖延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孩子世界很小,成人世界里过眼云烟的事,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他人生中遇到的头等大事,比如说一个玩具、一个从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家长很难体会孩子的对于某件事情的重视,也忽略了孩子完成某件事时的难度。

孩子的心理存在“畏难情绪”,会将任务看做是一个“做不好就成笨蛋”的负面威胁。

即便任务非常简单,他只要愿意尝试,就可以做好,但他也会因这种情绪而紧张焦虑,从而想要逃避或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是懒

“孩子做事总是拖着,做什么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所有需要他自己完成的事情,都需要我们提醒他才能去做。”

有位网友在吐槽自己家孩子有拖延症时,获得了几千个家长的点赞,纷纷表示自己也有“同款孩子”。

缺乏主动性是许多孩子的通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缺乏成功体验、缺乏愉悦感、完美主义倾向、行动意义不清等,这些是与孩子本身有关,还有一种原因与父母有关。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有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父母为孩子安排的巨细无遗,也会让孩子丧失主动性。当我们帮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孩子还需要做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是贪玩

当孩子玩游戏或者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时,家长提醒他去睡觉,孩子通常都会拖着不去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不是贪玩,而是他们年纪小,更容易被享乐型事件干扰。

曾经的棉花糖实验,实验者告诉幼儿园小朋友:这里的棉花糖,如果现在想吃的话,就只能吃一颗,如果愿意等我回来时再吃,就可以吃2颗。

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吃到了2颗糖。

动画片主人公犹豫不决时,头脑里会出现小恶魔与小天使,小天使会告诉你,要做长远的打算;小恶魔则会告诉你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显然,在孩子心里,小恶魔总是胜利的一方。

拿什么拯救拖延症

孩子做事拖延,是许多家长的一块心病,更是阻碍亲子和谐的一大障碍。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项目负责人在整理系统数据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半以上的学者,提交数据的日期都是与截止日期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些精英学者,也会拖延到最后一天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先得放宽心,找到“病源”,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推荐家长可以尝试下“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犯错,造成不良的后果,就让他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运用后果教育法一定要遵守5R原则

Rule 规则:

要先有规则。如果家长没有先和孩子规定21:00前要完成作业,那孩子延迟就无权大声呵斥。

Revealed in Advance 预先告知:

孩子年纪尚小未必就能明白拖延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家长不能预先告知,那面对后果,孩子很可能茫然而不知所措。

Respectful 尊重:

平等地对待孩子,不要高临下,做到和善而坚定。

Related 相关:

后果教育必须与孩子的行为相关。

不要将直接后果教育和间接后果教育混为一谈。

比如孩子把果汁洒了,就让孩子自己打扫,而不是惩罚他今天不要看动画。

Reasonable 合理:

孩子弄洒果汁,打扫那一片地方就可以,但是你去命令孩子将整间房子全部打扫干净,就是显得不太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