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蜿蜒奔腾,在东营市流入大海。在进入东营市的第一站便是闻名一方的古老乡镇——龙居镇。说到龙居镇,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首先脱口而出的是龙居店与“打狼台”的传说和曾经辉煌一时的麻湾村。

古时麻湾为黄河岸边的繁盛一时的商贸码头,与麻湾同享盛名的还有麻湾王家铁匠。铜铁炉中翻火焰,千锤百炼出精钢,麻湾“梅花刀”的锻打工艺始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梅花刀祖上曾为义和团打制过刀具等武器,以刀快、顺手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湾二村这一技艺的传承人,从首代传人王辉算起,至现任传人王海乡,已是第五代。青咸丰年间,王辉一家从章丘老家因生活所迫,逃荒至麻湾镇,用家传的打铁技艺户口。因打制的农具、菜刀等生产生活用具,因用料扎实,经久耐用,受到当地及周边百姓的喜爱。王辉成为当地最有名的“铁匠”。王辉将打铁技艺传承给儿子王之亨,王之享传承给儿子王学义。据龙居镇志记载,第三代传人王学义清末打为义和团打制红衣大炮,换得黄豆3斗,名气越来越大,名望极高。解放前,第四代传人王日志为解放军打制大刀、梭镖等武器。农村合作社期间,麻湾铁匠集中在农村合作社打制农具,之后为生产队打制农具挣工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土地承包,第四代传承人王日志让王家铁匠铺重新开炉营业。

近年来,第五代传人王海乡为适应时代和居民生活需求,在坚守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品牌知名度,使梅花刀锻造技艺进一步传承发扬。王海乡在继承传统锻造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锻造方法,科学淬火,出自他手的菜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打出的刀具分量适中,中间夹钢,椅背厚,刃口锋利,韧度高,耐磨耐用。据王海乡介绍,梅花刀锻造技艺全程手工操作。下料、入炉、煅烧、夹钢、锻打、修形、扒皮、淬火、开刃、抛光、上把、磨制,历经12道工序,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成型后的梅花刀切肉过白、切姜不毛、切葱不散、刃口锋利、光芒饱满,“熊背冰身白纸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5月,王海乡携梅花刀积极参与“龙居文旅礼赞援鄂医护”活动,共赠送38套厨房刀具,每一把都经王海乡之手,从一块块生铁蜕变成“梅花刀”,饱含着王海乡对援鄂医护的深情。王海乡说:“我们老两口讲不出大道理,只是有点手艺,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援助武汉,我们想用自己的工夫钱来表达感谢和尊敬。”

百年磨一刃,古镇“梅花”香。在龙居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梅花刀,菜刀切菜、砍刀剁骨,陪伴古镇居民走过百年变迁。这是技艺的传承,亦是品质的信任、“梅花”的羁绊。王海乡与他正在锻打的“梅花刀”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