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介绍,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熊丙奇同时表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

偏学术化的写作方式,网友直呼看不懂

看完这篇作文后,很多网友表示:完全看不懂,其中更是有很多生僻字不认识。不过网友们的意见也分为了极为对立的两面。一方认为,阅读全文就可以发现这位考生确实读过很多书,也很有自己的看法,而考场这个地方不就是显示自己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地方吗?那些生僻的词汇也是考生展示自己才华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真正的好作文并不是将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汇进行罗列和堆砌,最后让人读不懂,就以为高深莫测了。好文章应该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也能读懂的。而且议论文主要是需要输出自己观点的文章,首要的任务就是让读者读懂你在说什么,这样才会有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堆砌了很多文字,但是并没有清晰地传递自己的想法,不能称之为一篇好作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老到晦涩,还是辞不配位?

《生活在树上》配不配得上满分作文,许多名家学者也参与到讨论之中。

作家马伯庸表示,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但是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不能苛责一个高中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高考作文更应该收敛个性,言之有物

这篇作文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争议,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文章通篇偏于学术化的写作方式,常人很难读懂;二是其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引用有点瑕疵,已经有许多专业人士指出了其中的错误。

纵观以前高考中出现的满分作文,比如《赤兔马之死》《中国梦》等,则很少引起质疑,或许人们更习惯这种言之有物、接地气的表达方式。

高考是一件关系考生前途命运极度严肃的事情。即使这篇作文非常优秀,但仍差点“翻车”,只得到一个39分的低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篇作文的文笔确实很好,但引用太多,极度晦涩难懂,故而,一些阅卷专家表示:“不建议模仿”。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孙华飞 综合中新网、澎湃新闻、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