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新华社记者苏醒摄

新华社银川8月3日电(记者于瑶、苏醒)六盘山下的李士村,红瓦白墙掩映在山峦叠翠之中,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草丛树木修剪美观。

近年来,村里兴办作坊,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手工醋、土方油、石磨面、荞麦皮枕头火了,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逐渐甩掉贫穷印记。

55岁的齐国玺是李士村的贫困户,在外打工大半辈子的他,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挣工资,年底还能拿到村集体的分红,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士村的产业发展。

李士村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3年前还是一个农民穷、产业弱、村貌破旧、村集体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当时村里还有不少土坯房,更没什么像样的产业,部分老百姓挣扎在贫困中,没啥心气儿。”李士村村支书齐永新说。

面对这种状况,齐永新决定带领村民投资办产业,把目光转向传承多年的土法酿醋、榨油、磨面等技艺。从2017年底开始,李士村先后整合资金210万元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成了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小杂粮磨坊、农资超市和荞麦皮枕头生产车间。

2019年,李士村村集体收入达39万元,今年预计突破50万元。对所得收益,李士村按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模式按股进行分红,村集体和村民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士村土法酿造的陈醋成品。新华社记者于瑶摄

“吸纳了本村劳动力30人参与产业发展,其中长期用工12人,季节性用工18人,有16人是村里的贫困户,每人每月收入达3000元。”齐永新说,村民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家家户户贷款养牛,全村的肉牛存栏量增加到560多头,11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9800元。

如今,李士村旧貌换新颜,并成功入选首批21个中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利用政府给每户2.2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村民纷纷改建、新建住房。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庭院灯、太阳能热水器和水暖电炕,通上了自来水,有了排污管道,装上了抽水马桶,村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从去年开始,李士村还推行了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建设“文明实践爱心超市”。村民参与卫生保洁、公益事业、护林防火等集体活动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到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积分制的初衷是想提振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老百姓的习惯改变了,村子里环境变美了,这与讲卫生、爱环境、爱家园的热情是分不开的。”齐永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