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7月28日,本公众号推出“范亭中学的《宣传片》找到了当年南下四川的亲人!”的文章。此文发出不久,就在文章的底部收到一位昵称为“一江”的留言:"看到父辈创建的学校一路走来发展至今天的规模,十分震撼!纪录片以难得的资料显示了当年艰苦建校、育德育才的史实,以伟人续老为楷模感召后人的初衷,和学子奋发上进的足迹。深深感谢此片的制作者和学校领导!我父亲与董淑勤(琴)的父亲是老战友,如有可能,可否帮我们联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北国天涯》的后台,我们很快取得联系,并互加微信好友。当我得知我加的昵称为“一江”的好友是温一江老师——范亭中学的创始人——温宗祺校长的女儿时,着实让我兴奋不已。谁能料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十几分钟的小片,前一天找到了学校的创办人之一——董国梓(又名董育才)的女儿董淑琴老师,今天又得到了范中建校时的校长温宗祺的女儿——温一江的消息。这或许是天意,或许是小片的神力,总之是意外的惊喜,格外的收获。真可谓:“时久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今朝新网快,达意传情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试下场后,我将这一喜讯告诉了贾福民校长,贾校长也是非常激动,说:“咱们现在就联系。”

不一会,各方都取得了联系,一切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我向贾校长报告喜讯开始,到原平、天津、四川三地前后取得联系,不到十分钟,顺利得好像没有故事可讲,但整个过程各方都是在一种喜悦和兴奋的话语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温一江和董淑琴两位老师,两亲密战友的女儿,两姐妹之间获得彼此的音讯,那是非常激动和兴奋的。那种激动与兴奋是可想而知的,虽说在两地的电话旁不能来一次久久的拥抱,但我想电话两边的亲人热泪盈眶是难免的,甚至喊一声“拿酒来”,以示庆祝也是有可能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因为我从温宗祺与董国梓两位前辈的友谊中推测二姐妹会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读过董淑琴老师在《红色晋缓》网站上发过的一篇题为《回忆我的父亲》的文章,文中写道:“文化大革命中,天津外国语学院的造反派,来到四川省教育厅,找我父亲了解温宗祺校长的有关问题。记得那两位造反派天天守着我父亲,不断地质问,整整一个星期。有一天,我突然听见父亲在书房里拍着桌子,大声地说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毫不畏惧的!’我吓坏了,赶忙跑进书房,只见父亲立在办公桌旁,满脸通红,两位造反派学生,十分惊讶地看着我父亲。父亲说:‘我实事求是地向你们讲述,没有的事儿,我绝不能编造……’从那以后,两个来时反对温校长的造反派,回校后变成保温校长的学生。父亲的义正言辞,实事求是,毫不畏惧的精神打动了他们,才有了这戏剧性的逆转。这一幕,让我震惊,终身难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毫无畏惧的”的声音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宗祺

温宗祺校长在《范亭中学建立经过》中写道,1946年的四月在忻县南社村创办范亭中学时,“晋缓行署和我同任秘书的多年老友董国梓从忻县老家探亲回来,知道我在此筹办范中,立即表示愿意在这里和我共同工作,我请示专署和行署任命他为范中秘书。”从此二位前辈和副校长王法文(原平大白水人),以及郑培(原平薛孤人)、常胄民(清源人)、尚云周等同志一同创办范亭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春夏之交,行署批示全根据地防旱备荒,在原平西营村,上级决定暂时停办范亭中学,温宗祺校长调到六地委城工部工作,董国梓秘书继续在学校留守处工作,负责安置、处理人员和物资,后来调晋绥九分区专署,任秘书。

从温宗祺校长回忆中称董国梓秘书为“老朋友”,到董淑琴回忆父亲顶着压力力证温宗祺的清白,足见二者之间那种铁一般的牢不可破的金兰之交。

现在温、董后人重新取得联系,重续父辈间的友情,真是人间又一美事,我们真诚祝福她们!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情谊万古长青!

温一江,1953年生于北京,长于天津。文革时期曾在原平市王东社老家插队落户,后入河北大学英语专业学习。1988年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至2016年,现居天津。

董淑琴,1951年生于成都。完成中小学学业后,分别在四川西昌,郫县,山西原平县平地泉知青生活5年,73年考试进入清华大学力学系,毕业后回成都四川省冶金研究所工作,直到退休。( 北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