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暑期过半,受疫情影响,神兽们多半还是被困家中,家长们即使经过了上半年的焦头烂额,依然纷纷表示亲子教育“压力山大”。为此,老高818特别推出“诗里淘金,抬扛有理”,从诗词教育着手,跳出呆板的诗词释义,多维度解读古诗词,让家长及孩子们畅享“诗和远方”。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充满了童趣的小诗,是无数中国人“人生的第一首诗歌”。还记得2018年开年,那部由北大“芳心纵火犯”撒贝宁主持、豆瓣评分9.0的国产综艺《经典咏流传》第一季中,王迅与四岁的诗词“神童”王恒屹用一种特殊的展现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精彩演绎,萌翻全场。

儿童的诗词教育应该是灵活多变、活泼有趣的。读老高818“诗里淘金”,在一问一答中向孩子们传达古人对审美的观念,亦或是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父母再也不用担心神兽们读诗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了!

咏鹅》八问

初唐诗人骆宾王7岁写的《咏鹅》,是国人幼学必读的经典。

在解读(翻译)这首诗时,父母一般照本宣科,告诉孩子:“白鹅啊白鹅,弯着脖子向天空唱歌。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如果父母有些诗词功底,从诗歌美学上再进一步鉴赏,会对孩子说:“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即弯着脖子。歌,唱歌。该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一首诗中,有开篇“鹅!鹅!鹅!”的声响美;有“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有“歌”、“浮”、“拨”等字写出了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把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样?如果这首诗被你这样鉴赏性解读,是不是一下子高大上风雅颂起来了。看着对你投来满是崇拜目光的孩子,你洋洋自得地合上书本,感觉自己教得要比别的家长更牛的时候。且慢!我要问你下面几个问题,你觉得真的读懂了这首诗了嘛?

1、为什么诗人要写“鹅”,而不是鸡鸭?

2、为什么第二句写“曲项“,而不是”曲颈”?不都是指脖子吗?

3、唐朝的人为什么爱养鹅?

4、第三句“白毛浮绿水”,为什么不是”绿水浮白毛”?这样才符合科学认知啊。

5、第三句为什么说“绿水”,而不是其他的白水,蓝水?

6、第四句中,“红掌拨清波”,明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鹅的掌是“橙黄色”的,难道唐朝时的鹅跟现在的鹅有什么不同吗?

7、第四句的“清波”是不是错了,如果按照上下句对仗关系,是不是应该写“青波”才对?

8、鹅不在岸上溜达,跳到水里做什么?是为找小鱼小虾吃吗?

不能再提更多的问题了,我已经看见你正在找板砖,要来拍我了。你说我抬杠,那么咱就把这8个问题当做“杠”来抬抬吧。

▲第一杠:为什么诗人写的是“鹅”,而不是鸡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说这是抬杠,小诗人当时在池塘边看到的就是“鹅”吗?如果他当时看到了鸭,还可能写“嘎嘎嘎”呢?我说,不会的。这是诗人的性格特征决定的。骆宾王出生义乌,七岁写《咏鹅》时被誉为“江南神童”,当时在家乡可谓红过鹿晗、紫若王源。

骆宾王一生胸怀天下,心寄苍生,面对武氏窃国,李唐垂危,六十五岁的骆宾王仍然义无反顾身,挺身而出。在扬州,他起草了《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成为千古名篇。据说,武则天看见檄文怒指满朝文武大骂:“这样的人才为什么留不住?瞧瞧人家,这一纸檄文,胜过十万雄兵。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老娘看了,我特么自己都想推翻自己啊。”

你说,像骆宾王这样的人看见黑不溜秋的鸭子,叽叽喳喳的母鸡会动心吗?如果不是像“鹅”这样的傲娇之物,他是不屑入笔的。

▲第二杠:为什么第二句写“曲项”,而不是“曲颈”?

古人对文字应用非常严谨,“项”和“颈”虽然现今都是指脖子,但是“项”指的脖子的后部,“颈”指的是脖子的前部。“曲项”,是指将脖子的后部向后弯曲,才有后面的“向天歌”。

“项”是形声字;从页,工声;“页”指人头。“工”指“工程”、“工地”、“工作”、“劳工”。“工”与“页”联合起来表示“推独轮车的人把车子绳套套在脖后”。《后汉书·左雄传》中有“项背相望”,这才是对的。如果“颈背相望”就闹笑话了。

而“颈”:[ jǐng ]是指脖子前的一部分。相关词组如“脖颈、瓶颈、引颈自杀、颈椎、长颈鹿”等。另外,这个“颈”还读 [gěng]:我们常说的“脖颈子”“脖颈儿”则指脖子的后部。与“项”为同一个意思。曹植在《洛神赋》有:“延颈秀项,皓质呈露。”则把两个字解释得更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杠:古人为什么要养鹅?

鹅是财富的象征

骆宾王笔下的“鹅”在当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知道当时唐朝时人们流行养鹅到什么地步吗?唐朝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就有“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的记载。因为养鹅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结婚的时候当做聘礼,唐朝之前聘礼基本都是用天上的大雁,可是大雁实在太难抓了,而鹅又有着“舒雁”一称,所以唐朝时期人们就用鹅来替代大雁,当做聘礼。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送给唐太宗一只黄金制作的鹅,就是这个意思。此外,人们养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鹅能赚钱。鹅能赚钱并非是将鹅卖掉,而是用鹅去淘金。唐朝时期黄金多沉于水里的沙中,而鹅经常游泳,吃水里淤泥青苔,它们排泄时会将这些沙子排出,人们就将这些排泄物拿去淘洗,炼出金沙,发家致富。

养鹅成就了书圣

传说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有许多爱鹅轶事。绍兴会稽山下有他书写的“鹅池”石碑,传说他为了山阴道人的一群鹅,甘愿书写的一卷《黄庭经》去换。后人把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敦颐)爱莲、林和靖(林逋)爱鹤并称“四爱”,认为这是文人雅士的情趣生活。王羲之养鹅,不是为了斗鹅赌博,而是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时间长了,鹅的形态都融入了书法之中,其字体的使转圆润,情如鹅颈。王羲之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要像鹅掌拨水,才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鹅可以看家护院

鹅外貌优雅,实则凶悍,它的喙和舌头都带有软刺,被它啄一下,后果很严重,因此千万别惹她。鹅还是黄鼠狼的天敌,在农村,常把它与鸡混养,用来防范黄鼠狼的偷袭。至于为什么鹅对所有生物都如此具有攻击性?答案除了极强的领地意识之外,还和它的眼球构造有关,据说在鹅的眼里,所有生物看起来都比自己小,所以天不怕地不怕,跟平头哥(蜜獾)有一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杠:第三句中“白毛浮绿水”,是不是叫“绿水浮白毛”?这样才符合科学认知啊。

从诗人的视角直接观察白鹅戏水,的确是一堆白毛漂浮在绿水之上。这里要深究的是肥硕的大白鹅为什么会浮在水上不会沉下去。

白鹅能够浮在水面上,有二方面原因:一是白鹅划水时,人们只看见鹅在水面上安闲地、闲适地游动着,却不晓得它在水下的鹅掌正在拼命、奋力地划动着。这种动态的“浮”,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能站在水里,其实是这个人在水里不停的手脚并用地踩水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鹅还有其他鸡鸭等鸟科类动物,它们的尾脂腺非常发达,它们常用喙把尾脂腺中的油脂涂在羽毛上面,来保护羽毛及增强羽毛的防水性。这样,即使羽毛沾水也不会浸湿,从而保护鹅在水面上漂浮的安全。

▲第五杠:第三句中,为什么是“绿水”,而不是其他颜色的水?

白鹅戏水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村庄的田洼或者家院的池塘,具有很好的自然生态。池塘所谓的绿水,有可能是周边浓密树荫的倒影,也可能是水底绿色水草的透射。

另外,从现代科学认知中知道:池塘水中都会有大量绿藻产生,绿藻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水质,一方面还是白鹅以及塘鱼虾类的天然饵料。看来绿水还是生态的水,营养的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杠:第四句“红掌拨清波”,明明我们现在看到的白鹅掌是“橙黄色”的,诗人为什么要说是“红掌”?难道唐朝时的鹅掌与我们现在的鹅掌颜色不同吗?

这是对红色的定义不同造成的。我们通常理解的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大红”,也叫“中国红”。但根据色彩学对红色的定义:可以分出十多种延展色(包括丹红、大红、朱红、嫣红、深红、水红、橘红等);而古人对中国传统色彩中的“粉红、妃色、品红、桃红、海棠红、石榴红、樱桃红、银红、大红、绛紫、绛红、胭脂”等等有时也用“红”统称。看看图示中的“妃色”是不是就是诗人所说的鹅掌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杠:第四句中是“清波”是不是错了,是不是写做“青波”更准确呢?

诗句中“绿水”对“清波”的对仗关系总让人有些疑问,是不是应该“绿”对“青”才更确切。在百度百科追溯“青波”一词的语义时,发现“青波”除了当做地名外,同时还有当“碧波,清波”来讲。唐代诗人徐彦伯 《登长城赋》:“日入青波,坚冰峩峩。” 前蜀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诗:“ 巫山夜雨弦中起, 湘水青波指下生。”因此,“青波”与“青波”应该是通用的,要不诗歌的对仗关系就不严谨了。

但诗人为何要写“清波”呢?这就是诗歌呈现的美了,在色彩中“青”与“绿”是很相近的颜色,看看熟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排列就知道,如果用绿与青进行对比,并没有很鲜明的色彩差异,体现不出诗歌的画面感。而“清波”不仅有了“青”的色彩通义,又同时描绘了白鹅红掌划水搅动的产生的水波纹,一词多义,恰如“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妙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杠:鹅到水里就是找小鱼小虾吃,对吗?

错了!鹅是杂食性水禽,以食青草为主。它们喜欢在水中寻食、嬉戏和交配。我国各地利用广阔的水域环境养鹅,并可利用鹅不吃鱼虾,以吃草为主的生活特性,在鱼塘水面放鹅,这不仅能利用鱼塘水面放养鹅群,还能增加鱼塘水中溶氧量,有利于鱼体生长。

怎么样,不杠不知道,一杠吓一跳。一首短小的诗歌作品,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层和知识点。中国古诗词的浸润,从古至今就深埋在我们的血脉里,将一字一句的古诗词,用现代的角度解读,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更贴近孩子生活的教育方式,如果你也对这种方式感兴趣,就请留言希望看到为孩子解读哪首诗词,后期老高818将根据留言解锁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