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哥哥嫂嫂回老家办事,把三岁半的侄女琪琪丢给了我,美其名曰:让我提前体验下当妈的快乐。

这不体验不知道啊,一体验,我还是太年轻了,中了哥哥嫂嫂的圈套,要不是现在疫情,我真想买张机票把自己送走。

就在今天上午,琪琪往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倒牛奶,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喝奶才能长大......

带她下楼溜达,“琪琪,站起来。”“姑姑,我在‘坐’电梯。”

爬餐桌、翻各种收纳柜、架子就为了找小饼干,给了她一袋小饼干,吃了一块就把其余的全部踩碎了到处撒,整个客厅都是各种碎渣渣,一上午,我用吸尘器吸了三次。

一会儿没看住,她就从厨房拿了扫把去扫电视、床和沙发,最怕她说:姑姑,我帮你。

我在沙发休息,她故意360°来撞我脑袋,那可不是一般的疼。

躲猫猫只是把头埋被窝里,撅着个屁股以为全世界都看不见她了……

这个年级的孩子,古灵精怪,就像夏天六七月份的天气,捉摸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麦作家,亚当.奥伦斯拉格曾说:

“儿童生活在想象和感知的世界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毫无意义的客体,以他们希望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万物。”

大人眼里的那些“坏毛病”,也许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一味的吼叫和打骂没办法解决根本问题,可能还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这些孩子身上的特性,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

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

这些“坏毛病”,从侧面表现了出孩子的思维活跃,高智商,认真引导,认可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闪闪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脸皮厚

“琪琪给你添麻烦了吧,这孩子没心没肺的,啥事都不放在心上,前几分钟刚被她爸教训过,哭着进了洗手间,不一会儿就能哼起歌来。”

“嫂子,没事儿,这多好啊,说明咱琪琪自我修复能力强,天生乐天派,不会抑郁,也不记仇。”

“好什么呀?她是乐天了,可是我都愁死了,她脸皮太厚了,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会深刻反省。

每次看到我们生气,立马就说‘妈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但是从来都改不了,整天浑浑噩噩,一踏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脸皮厚真的不好吗?

我们更应该庆幸的是,孩子身上具备“厚脸皮”,若非如此,每一次批评孩子都会痛苦不已,每一次责骂孩子都有结束生命的冲动,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还记得那个17少年,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受到母亲批评后,跳桥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沉迷手机游戏被妈妈“教训”并收走手机的12岁男孩,爬上了上学必经之路的广告架,扬言要从上面跳下。

所幸民警在接到群众报警后快速赶到,顺利安抚后将其劝下。

“脸皮厚”是孩子的软实力,对批评的一种“迟钝”,聪明有聪明的负累,“迟钝”有“迟钝”的快乐。

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提出:

“钝感胜于敏感,敏感的人未必比迟钝的人更优秀。钝感能让人有更好的睡眠,善于忍耐疼痛,情绪稳定,能坦然承受批评乃至抱怨和讽刺,善于容忍和谅解他人。”

幼儿时,孩子的是非观还不明确,“脸皮厚”不代表不知羞耻, 家长要及时引导和支持,教会孩子礼义廉耻。

“脸皮厚”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处事方式,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

只有内心具备了正面意义上的“脸皮厚”,我们才能够保护自己不会受伤,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

唠唠叨叨,话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上,坐拥455万粉丝小男孩“小周周”,就是个小小话唠,经常和妈妈“顶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他的简介一般-----“豪横”。

看到妈妈抖音上点赞的都是“帅哥”视频,小周周操着重庆口音,小大人般“命令”妈妈:删老。

网友们也纷纷调侃道:

十年后的变形记,没有你我不看。

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孩子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大人们的想象。

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维,学会了语言表达,他们小小的脑瓜子里似乎藏着十万个为什么。

一旦小宇宙爆炸起来,让多少爸妈都吃不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我哥说了琪琪几句,琪琪在线把爸爸“训”得明明白白。

琪琪说:

“你能不能用文化高一点的词儿来骂人呢?

你已经读过小学、初中、大学了,你还不会名人名言来骂人吗?

为什么老是用那些粗话?也上这么多年学了,你怎么不用古诗词骂我呢?”

听到这,我是对琪琪佩服得五体投地。

“话唠”、“顶嘴”这一类孩子,思维敏捷,逻辑性强,语言组织能力强,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用强硬的语气,做着最怂的事儿。

语言教育这东西啊,其实很细微也很容易忽略。

《小小的美德》中娜塔莉亚.金兹伯格说过: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最需要谨记的一点是:让他们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良好的自制力,暂时无法控制住自己说话的欲望,所以才会像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家长们需要好好引导,让孩子能说,会说,懂得适时说,把孩子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极致的发挥,说不定以后可以成为超级演说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发号施令

每到周末,琪琪就发动整栋楼的小朋友跟她爸爸玩打怪兽的游戏。

所以我都看习惯了,一个二百多斤的胖子在园子里上蹿下跳,后边跟着一群“迪士尼在逃公主”。

琪琪爱做组织者,做什么事都能组成一个一致的小集体,甚至指挥父母这个那个,非常有自己的主见。

这不是孩子进入了逆反期,而是孩子进入了敏感期。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历了“自我意识敏感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早晨起床,琪琪认为应该先穿衣服,后穿袜子,嫂嫂给她先穿了袜子,后穿的衣服,她心中的秩序感被打破,就会觉得不舒服,难过,缺乏安全感。

外在的表现就是不理人或者哭闹

幼儿的敏感期是孩子长大过程中非常宝贵的阶段。

孩子喜欢发号施令,也是因为他有主意,有胆量,敢于说服他人。

在带头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孩子的组织管理才能。

孩子有“长大感”,想参与成人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过家家的形式,满足孩子对家庭角色的活动需要。

譬如,孩子认为自己可以像妈妈一样打扫屋子,我们就把打扫的权利移交给她,让她来负责。通过游戏,让孩子获得满足感。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

“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适当引导,孩子的次序感、自我认同感的都会飞速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并平等的对待孩子,理解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爱模仿别人

在琪琪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会模仿父母的动作,比如点头、摇头、打电话的姿势 ;

长大一点,时常调皮地学父母说话,越是不让学,越是觉得有趣,咯咯笑着;

到了一定阶段,喜欢玩过家家游戏,模仿妈妈炒菜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

“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儿童)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

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时时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正是在告诫父母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榜样,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当父母的首先就要做出表率。

孩子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从父母的一句口头禅到说话的语气、手势,到对待人事物的态度、个人气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塑造着孩子的性格品质。

前阵子,因为模仿“老师”一夜成名的13岁男孩“钟美美”,他的妈妈帮他拒绝了100万的签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剧史航评论道:

“这孩子以一己之力,把我一脚踹回了少年时代。”

对于奥数、物理、计算机有天赋的孩子,无一例外是赞美表扬,可对于有表演天赋的孩子就众说纷纭了。

我们的教育价值观什么时候能更多元、更包容?

鼓励孩子发挥特长,让他在发挥特长的同时,也不放弃学习。

模仿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特别是0-6岁阶段的孩子,大脑正处于活跃的黄金时期,模仿和吸收能力十分惊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减弱。

孩子的学前阶段,具备非常大的可塑空间,充满了无限可能。爱模仿的孩子是聪明的体现,模仿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适应,有利于孩子理解他人情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对孩子的模仿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