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首席君!你们期待的中国产业链系列第二集来了!你们催更如催命,展示出如狼似虎的热情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如山大的鸭梨。我不负你们的期待,加班加点熬夜赶出来了第二集,你们也多少意思意思,不要吝啬三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集中我们讲了两条内容线:第一条内容线说了什么是产业链,产业链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以及产业链之间不断深化、细化带来的效率与优势;第二条内容线我们讲了中国产业链从无到有,由弱走强的三个阶段,以及欧美高端制造和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之间的差异。同时放送了中国GDP和外贸出口总额自1960年到2019年间变化的过程。

考虑到上期吊足了你们的胃口,所以今天直接上激动人心的东西!我们讲一讲,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伴生发展到今天,有多NB了!以及,中国制造为什么难以被取代。

首先,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最长且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且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很多环节与分工,中国都是全球第一。

2018 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是 14 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制造业产值为 4 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制造业总值的 3 成左右,远高于世界排名第二到第五名的美日德韩。

以能源为例,自2017 年起,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根据 2020 年 1 月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 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量同比增加 9.5%,达到 5.06 亿吨。除了民用,主要用在了化工和工业领域。以液化石油气为例,其工业用途就涉及玻璃、陶瓷、金属、纺织、塑胶等行业。

以钢铁为代表的基础原材料也同样如此。 1996 年底,中国钢产量突破 1 亿吨,在之后的 23 年间,中国的钢铁产量始终保持着全球第一的位置。据世界钢铁协会初步统计,2019 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 9.963 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份额为 53.3%。排在之后的分别是印度1.112 亿吨、日本9930万吨、美国8790 万吨。钢铁制品的覆盖范围很广,从家里的冰箱、洗衣机,交通的汽车、铁道、桥梁、船只到输电铁塔、住宅、工厂等,都要用到钢铁。

在化工领域,中国化工产业的产能占全球 40%。在工业品和中间品领域,目前中国已经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 5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 220 多种工业产品,中国的产量都居全球第一。

消费品领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为例,中国已经有了华为这样能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的消费电子类品牌。而我们在手机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也在逐渐提升。兴业证券的数据显示,从 CKD(零部件完全拆解)角度,全球手机产能约 75% 在中国。

产业链的最高端是高附加值服务,包括技术、金融、软件和文化等领域。这是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的领域。但是,中国也在发展。华为同样是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提供了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品和消费品,也包含了高附加值的服务,即技术、软件、设计等能力。当然,华为并非中国制造唯一的代表公司。

从 1978 年至今,中国产业结构的扩张与调整是一个厚积薄发且附加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最初的能源、基础原材料到工业中间品、化工产品,再往上走到终端消费品与工业品,然后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再到近来大力发展以娱乐、金融、软件为代表的附加值最高的服务业。

在「做大」的同时,我们的产业结构也在做强的道路上奋力开拓:除了承接越来越难的精密加工,中国制造还在高附加值加工的基础上附加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软件等其他服务。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产业结构进化截然不同。美国的模式更像是在产业链价值爬坡的过程中狗熊掰棒子,爬完就把价值较低的环节甩给别人。今天美国国内的产业,几乎集中在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值服务领域。

而中国则在不断爬升的过程中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整条产业链的轴线。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三点:

一是中国爬得太快,40年就完成了欧美上百年走完的路;

二是中国人口庞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爬完了就甩给中西部省份接着这爬,没有甩给别的国家;

三是整体的规划也在起作用,动不动就是全国一盘棋,大家讲政治。

这条又长又全的产业链,反映的是我们的供应能力,而中国的另一大优势还在于,随着我们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参与其中的人们,收入提高了,所以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开始不断增强,催生出全球第一的产业链的同时,还催生出了全球第一的消费市场。

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升级。从 1978 年到21世纪初,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经历了从基本生活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变迁的过程,消费升级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1978 以年前——中国老百姓处在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当时大家结婚的要求就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电视机。

1980 年后 ——生活开始大为改善,中国步入了电器普及阶段。以家用电器、耐用消费品为代表的工业热潮,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从城市到农村,家用电器逐步完成了普及。

大家还没回过神儿——高层次的享受型阶段紧随而至。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新消费热潮又扑面而来,增势迅猛,这个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就不展开说了。

同时这个阶段,中国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和品牌,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找到了一片新大陆,消费升级的概念诞生了。

2013 年初由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一份针对中国消费品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 年,销量前十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为 68.66%,比上年提高 1.39 %。分类别看,家电类消费品的市场集中度最高,其后依次为日化、日用品类,食品类,文化办公类,服装鞋帽类。

而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10 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首次破万,消费者开始更加追求品质和品牌,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也开始迅速上升。2012 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达到 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餐饮、娱乐、旅游文化、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

总结一下,从 1980 年至今,中国的消费阶段变化是:

第一个阶段,以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普及。

第二个阶段以大宗加家居消费为主,典型的代表是房地产。

第三个阶段,则是品质品牌升级加服务,体现为智能手机普及,餐饮、娱乐、金融教育等服务业迅速发展。

消费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中国产业链的发展阶段,大致合拍。或者说供给与需求的发展合拍。

另一项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则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 40 万亿,比上年名义增长 8.0% (扣除价格因后素实际增长 6.0%)。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美国 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62375.57 亿美元,同比上涨 3.6%。

按照国家外汇局发布的 2019 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8985:1)推算,去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美国少 2703.32 亿美元,与前两年比,中美消费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受疫情影响,中国很有可能在 2020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体量最大、层次最丰富的单一消费市场的过程。

市场消费能力和供给能力携手壮大,是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产业发展速度能够超越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

如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工厂,到越南和印度去投资设厂,于是中国制造即将被取代的声音开始甚嚣尘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看过权力游戏的朋友们可能对小恶魔:提里昂兰尼斯特印象深刻。虽然他受尽了不公正的对待,天生残疾,但是和曦瑟这些人比他绝对算的上是个好人。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关键时刻可以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有自信、有能力、有担当!所以最后他依然是国王之手。他拿到了《冰与火之歌》并且兴奋的翻看!却很失望地发现,在这部他生活其中的史诗中,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描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历史是由写历史的人撰写的,一种观点,所谓历史事实不过是史家个人的选择。正如胡适所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如此,那我们共同面对的事实就是唯一和客观的吗?

王鼎钧先生在《文学江湖》中记载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轰动台湾的张白帆、陈素卿殉情案。起初,新闻报道说,外省青年张白帆和本省少女陈素卿热恋,女方家长因省籍偏见反对他们结合,两人约定殉情,结果男主角自杀未遂,女主角死了,留下一封缠绵悱恻的绝命书。

报纸披露案情,发表遗书,引起社会极大的同情。台大校长傅斯年发起为女主角铸立铜像,表彰他们坚贞的爱情,各方纷纷响应。很不幸,后来警方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浪漫的佳话破灭,渣男主角进了监狱,傅斯年校长大呼“上当了!上当了!”

理性博学聪明如大师傅斯年,也不免用自己脑中的信念来解读信息,何况我们这些不理性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科学上也不能幸免。

所以大家记住这句话:事实并不会说话,而人会!但是人看问题一定会有立场和角度。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同一件事,就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当年川藏线通车了,一群投研们讨论西藏的本地品牌青稞啤酒。一方认为,川藏线开通了,解决了交通运输的问题,青稞啤酒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而另外一方认为,川藏线开通了,解决了交通运输的问题,请客啤酒迎来了灭顶之灾!相同的事实,相反的结论,最终孰是孰非只能是交给时间来论证。首席君也是人,也有立场,也有好恶偏好。我讲述我的观点,我的理由,和我的论据,但是不意味着我就是对的。至于对错,依然留给时间,和大家自己去思考、判断。

很多消息都在说了“中国制造业快不行了”。真的不行了吗?问了一个到越南做了调研的朋友之后,我才发现,现实跟我们想的很不一样。

比如,有媒体称2019年10月2日三星的手机最后一家手机工厂从中国大陆搬去越南,因此中国手机业马上就要完蛋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追问,三星是搬迁了它的工厂,还是搬迁了它的制造业生态?

在经过一系列调研后,我们发现,三星往越南的搬迁,只不过是它的组装环节,上游的很多环节仍然依赖于中国的产业链链网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美国当年把大量他们认为费力不讨好,性价比不高的产业淘汰到了国外,那么美国完了么?没有!不仅没有完蛋,时至今日还是全球第一!虽然很多产业链的下游部分甩到了中国,但是核心技术、研发设计、集成汇总,品牌运营这些东西,美国依然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同样的,对于中国来说,这不是中国制造业的转移,而是溢出。

如果你继续考察越南的家具厂、包装厂等等,它们在原材料方面,都对中国有很深的需求依赖,所以这就更加证明了它们只在当地完成最终的一个组装环节而已。

有人可能会质疑,中国过去也只是组装,现在的越南是不是在重复中国的老路?事实上是,短时间内,越南做不到。因为越南只有组装工厂,没有产业链。举例来说,在工业经济当中,重化工业相当于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没有重化工业,很多机器和原料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生产的。当然,没有自己的重化工业,照样也能发展,前提是你必须从别的国家购买这些东西,然后完成别的工序。

中国有重化工业,越南没有重化工业,而且越南未来也发展不起来重化工业。原因在于,从市场逻辑来说,重化工业的产业特征跟后发国家的比较优势是背道而驰的。

后发国家资本匮乏,但重化工业是高资本驱动的;后发国家劳动力富裕,而重化工业又恰恰是低就业率的行业。所以纯粹按照一个市场过程而言,后发国家是没法自发地生长出重化工业的,除非先发国家主动向后发国家转移。或者,后发国家要想发展出重化工业,就必须要靠国家强力的扶持,像日本、韩国都是这样,但是这会带来国家内部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严重地损害国家内部的国民福利。除非这个国家出于别的考虑,不管不顾,一定要搞出自己的重化工业,那样才是有可能被搞起来的。

现在,之所以各国的工厂都在往越南搬迁,因为它的贸易环境好,而贸易环境好是因为美国愿意把越南纳入自己的自由贸易系统,而纳入进来的前提是你必须得是自由市场经济。

如果你靠国家扶持,你就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了,那么美国就会把你踢出去,而一旦踢出去,对于越南来说,它现在所有的优势就全都丧失了,所以它就只能走自由市场经济的路线,而只要走这个路线,那么重化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没有重化工业,你的经济照样可以发展很好,但条件是你必须跟另一个有重化工业的国家之间在经济上有契合关系,这就是越南跟中国的关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往越南搬迁不是转移,是溢出。同理,印度也是一样。

时至今日,疫情还在全球肆虐,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恢复遥遥无期。如果全球经济恢复不起来,那就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订单始终回不来。所以疫情的出现,让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一次很重要的洗牌。很多在运行中勉力维持的中小企业,都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冲击,维持不下去。

不过,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从宏观视角看,就算它们破产了,它们在过去所满足的需求,已经被真实验证过,是真实存在的。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破产意味着终结。但是对于世界、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中国的产业链来说,这些企业破产之后,设备还在,人员还在,这些设备和人员会被那些活下来的企业重新整合起来。这些活下来的企业,会活得更好、更健康。这就是我说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看待问题的结论也会不同。

从国家经济政策的角度,也能看到一些变化。前几年,金融资源很难有效地流到中小企业那里,更多地流到了虚拟经济、股市、楼市等等。但是今天,我们能看到一些定向降准、专项扶持的出现,在危机中,这些政策有助于中国的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偏斜。当然,可能达不到政策设计者所意图的程度,但是,政策受益者至少比过去更容易分享到资源。

从相对值来说,疫情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我并没有很大的担忧。跟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的规模更大,产业链更完整,意味着面对危机的时候,回旋余地大。

回旋余地大是什么概念?其他国家规模比较小,一旦出现什么危机,对它来说弄不好就会变成一个系统性的危机,很难缓过劲来。病毒可不讲政治,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统统一视同仁。所以我们抗的难受,别人抗的更难受,活下来,我们就是赢家!

所以疫情蔓延之后,世界有可能会发现,那些中小新兴国家对于疫情的应对能力不如中国。所以往外转的那些制造业企业,有些还会再转回来,最近已经看到一些相关消息了。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观点也没有关系,市场,最终会告诉告诉我们答案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供应链效率还是很高的,其他国家跟中国有不小差距,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中国供应链的效率之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供应链的规模效应。理解不了这部分内容的,回去重新看第一集。今天这期加入了很多第一稿没有的内容,尤其是论述越南制造为什么无法取代中国制造的内容,看起来三集可能说不完,我要给这个系列加戏了。

今天中国的产业链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全的产业链,理所当然的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在这些目光中有钦佩友、善的,也有嫉妒、敌视、贪婪的。我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国际竞争不只有君子之争,也会有不择手段。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无论胜负,中国都会勇敢的面对。对中国来说,承平四十年,不识兵戈,来一次也不错:赢了,继续做世界工厂,在制造业领域,继续独孤求败;打输了,大不了学下微软,分解重构,再来一轮洋务运动,重回和平崛起之路。无论成败,该来的终归躲不掉。索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下一期,首席君将会和大家一起回顾,与中国产业链发展相对应的进出口历史,并从进口和出口的角度来看中国产业链的发展历史。喜欢这个系列的朋友们,关注首席君,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