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提出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愿景和目标、总体思路和原则,并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本周,记者走访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实地了解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勾勒出的一幅美好蓝图。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介绍说,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北京冬奥会在场馆规划、建设、运行和赛后利用全过程中,落实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高标准保护赛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国家速滑馆 高颜值高智慧

初见国家速滑馆,你一定会被它的曲面幕墙吸引。3360块外幕墙玻璃拼接出22条“丝带”,犹如速滑运动员在冰上滑过的痕迹,象征滑冰比赛的速度和激情,国家速滑馆也因此得名“冰丝带”。

“冰丝带”不仅外表光彩夺目,还是一座充满科技智慧的场馆。

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面积达1.2万平方米。国家速滑馆体育工艺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说:“‘冰丝带’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

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在国家速滑馆的建造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国家速滑馆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项技术是目前在确保场馆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最环保、最高效、最先进的制冰制冷技术。它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国家速滑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同时还能为冬奥会比赛提供温度均衡的冰面,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相比传统技术能效提升20%以上。

此外,国家速滑馆还配有一套场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把制冷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并且整个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这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国家游泳中心 实现“水冰转换”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如今可变身为“冰立方”,并已经满足了举办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的各项条件,成为“双奥之城”最具代表性的“双奥场馆”。而能够让国家游泳中心完美变身的杀手锏,正是“水冰转换”技术。

为实现奥运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办奥理念,国家游泳中心提出的“水冰转换”方案,通过支撑体系和移动式制冰系统,完成“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功能转换,从而实现一个场馆可举办水上、冰上两种类型的比赛。

游泳比赛和冰壶比赛对于比赛环境的要求大不一样。为此,国家游泳中心进行了场地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多方面的定向科研攻关,通过将近一年的改造,场馆内打造出了符合冬奥会冰壶赛事举办标准的转换基础、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体育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去年底,水立方完成了“奥运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并成功举办了“冰立方”首场高规格冰壶赛事。

考虑到赛后场馆可持续利用,国家游泳中心还建立起了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强大的“神经网络”能够并行处理至少30个场馆管理任务。拥有“更强大脑”的智慧“冰立方”可以瞬间完成多种模式的更新和切换,为冬奥赛后场馆的冰上及水上赛事、演出、展览、参观等各类活动提供功能和环境保障。

延庆赛区 突出生态保护

驾车从京礼高速海陀站出口驶出,转过弯,就能看到高山滑雪赛道和雪车雪橇赛道蜿蜒在群山中。

延庆赛区主要承担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比赛,将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两个比赛场馆和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两个非比赛场馆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说,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专业性强、场地要求严苛,因此延庆赛区堪称北京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

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是全球第一条位于南坡的赛道,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遮阳屋顶等,研发出地形气候保护系统以有效保护赛道冰面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由于植物资源丰富,周边分布有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延庆赛区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

“建设之初,我们开展了赛区的本底调查,编制了生态修复方案,制定了动植物保护措施。建设中,我们大量采取原生态修复措施,充分利用赛区自有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林与场馆交相呼应。”刘利锋说。在施工中,延庆赛区坚持“避让”第一原则,对于无法避让的保护植物采取生态环境相似的近地保护或远距离迁地保护。占地面积约300亩的冬奥会迁地保护基地,汇集了从延庆赛区核心区迁移下山的30余种2万多株树木,成活率超过90%。

张家口赛区 可持续贯始终

驱车一路向北,记者来到位于张家口赛区的云顶滑雪公园。作为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的主要竞赛场馆,云顶滑雪公园在设计、建设和赛后利用过程中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

云顶滑雪公园建有6条赛道,包括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目前上述赛道已完成主体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充分研究了云顶滑雪公园原有山形地貌的特点,在原有雪道的基础上改建了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等4条赛道,大幅减少了场馆建设的工程施工量。

密苑(张家口)旅游胜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束文介绍:“在云顶滑雪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赛道和场馆区域挖方约39万立方米、填方约35万立方米,多出的石方转而用于临建道路铺设、造雪设备井渗水及其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运输距离,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不仅如此,山地新闻中心南侧地下还新建一座1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可作为造雪用水。

在云顶滑雪场和古杨树场馆群周边,一片造林面积1.39万亩的古杨树林成为冬奥赛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按照适地适树、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这片树林选择了云杉、樟子松、落叶松等20余种具有鲜明景观特色的树种。目前,工程累计完成各类苗木栽植数量137.65万株。“这项工程也是冬奥会承诺任务,在赛区周边实施绿化造林,是冬奥会碳补偿的重要措施。完工后,工程区内将形成‘春花烂漫、夏日青葱、秋色斑斓、冬浸水墨’的四季景观效果。”崇礼区林业草原局总工程师杨建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