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一手精准抓企业服务、助力复工复产,一手持续抓科技创新、驱动动能转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191.4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利润同比增长21.3%,实现疫情期间经济逆势增长。

一是大力提升主导产业科技含量。电子信息产业锁定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京东方、华为等名校大企构建校企地协同创新链,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上半年,148家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18.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加值增长15.4%。生物医药产业锁定重大创制新药研发,重点推动“五大中心”(国际临床研究服务中心、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外包生产中心、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和“三种能力”(面向全球快速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能力、服务全球快速转移转化全球创新成果能力、融入全球快速切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能力)建设,完善“4链条1社区1体系”(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金融链;生活宜居的国际社区;服务一流的配套体系),现有在研及上市1类新药93个、临床阶段品种31个。上半年,全区生物产业规上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3%,增加值增长6.0%。新经济锁定软件信息和数字文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培育政策,按照“四级梯度培育体系”(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进行精准扶持,推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成长、融通发展。上半年,网络游戏、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经济新业态呈爆发式增长,全区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23.8%,直接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5.5%。

二是积极支持疫情防控科技研发攻关。出台《加强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及物资保障的若干措施》,保障企业加快疫情防控科技技术攻关和科技产品研发。迈克生物研发出西南地区首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并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瀚辰光翼研发出全球首台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每天每台可筛查超2万个样本;三叶草生物研发新冠病毒基因重组疫苗,正全面开展临床前实验;惠泰生物研发全球最快进度抗肺纤维化多肽类一类新药,已完成动物有效性研究、药理和药代研究、工艺研究。

三是全力帮助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开展“送服务、帮企业,送温暖、解难事”专项行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了园区中小企业房租减免工作,降低企业负担。 针 对项目建设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社会投资项目最高给予20万元的复工补贴,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聚焦疫情防控“查、测、防、治、教、购、娱、宣”等关键环节,发布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城市机会清单,实现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的转变。 开通13条“客改货”国际 航线,帮助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解决物流难题。 线上线下协助富士康等企业招工用工,解决用工来源不稳定的问题,持续保证用工人数稳定在10万人左右。

四是推动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举办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大学生招聘成都高新区专场)活动,发布“蓉e就业”计划,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提供1000余个免费创业工位、200余个科研助理岗位、500余个见习岗位、3000余个就业岗位,开展直播带岗、职业微展示、促就业集市、促就业讲堂四大活动,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5月,策划发布了首批34个、投资总额达174亿元的新基建项目。从项目构成来看,事关科技支撑能力的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占将近一半,如华西国际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事关科技应用场景的融合基础设施项目超过三分之一,如5G智慧城智能驾驶、智慧政务服务中心等。从建设主体来看,落实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理念,实行“龙头企业领建、中小企业参建”的模式,首批项目共带动200家以上本地中小企业参与,市场份额占到20%以上。

六是以补链强链行动为抓手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切口小、未来大”的原则,整合创新平台、领军人物、影响力企业等代表“国家队”水平的资源,选择集成电路、生物制品、5G、卫星物联网等四个领域,谋划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依托生物药械产业入选首批重点支持的10个国家高新区,现已制定补链强链行动方案,并围绕创新链关键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疫苗谷、诺峰全剂型国际制剂中心、IVD天府产业园等重大平台,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带动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

(来源:成都高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