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止一次证明,知人善任方能在诸雄争立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慧眼识英,爱才惜用,是曹操行事作风中贯彻始终的理念,故而这也是他获得历史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东汉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联军推进到了当时被称作河内的地方。

在这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曹操被讨董联军的盟主,也是少年的好友袁绍召进了大帐。

袁绍问他:要想统一天下,有何妙计?

曹操就反问袁绍是怎么想的。作为大军阀的袁绍对自己实力非常自信的说:“我已经占据了北方,又有强大的军队势力,只要我向南推进就无坚不摧。”曹操听了以后却不以为然。

袁绍又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只要把人才集中到我手里,就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寥寥数语,把两人截然不同的政治观和战争观清晰呈现,袁绍把地理环境作为第一要素,而曹操看重的则是用人之术。

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胜利正是以人才制胜的典范。

公元200年,袁绍经过一番精心的舆论和军事准备,率领十万大军来到了官渡,准备与曹操一决雌雄。

在当时,袁绍的军力强大,占压倒性优势,所以当时不少人判断这场战争的结果必然是袁胜曹负。

连曹操幕僚中的不少人也认为曹操此行无异于以卵击石,曹操手下很多人甚至给袁绍写效忠信,想在曹操失败后为自己谋条生路。

经过几个回合的拼杀,袁绍逐渐占了上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晚上,对战争前景非常忧虑的曹操夜不能寐,曹操起身给留守在许都的谋士荀彧写了一封信,商量着放弃官渡撤回许都的计划。

但是荀彧并不答应,他认为现在的情势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就在曹操举棋不定,进退维谷的时候,袁绍手下有一个名叫许攸的谋士因为得不到袁绍的重视而投向曹操,曹操恭敬的迎接了这位谋士。

许攸告诉曹操,袁绍的辎重粮草全部集中在乌巢和故市,而且防守兵力非常薄弱,如果能够派出奇兵突然袭击这两个地方,袁绍必败无疑。

当天夜里,曹操亲自率领了五千人,借用袁军旗号,每人抱了一团干柴静悄悄的杀向了乌巢要塞。

这时的乌巢守军正在睡梦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曹军,几乎丧失了抵抗能力。

曹操顺势拿下乌巢,下令将袁绍存放在这里的粮草全部烧毁。

缺少了后勤粮草的支援,袁军人心溃散,曹操趁机发动了猛烈攻势,袁绍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败袁绍之后,在袁绍的大帐内,曹军搜出了很多曹营的官员或者谋士写给袁绍的书信。

发现这些书信的人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曹操,问他该如何处置。

曹操则命令将书信全部烧掉,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曹操于是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意思是说,当时的情况敌强我弱,我自己还不一定能保住身家性命呢,何况是大家呢?

其实官渡之战的结果,在当年袁曹那次得天下的争论中已经决出胜负了,曹操的胜利就是用人的胜利,而袁绍的失败恰恰也是用人上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的爱才之举,早在官渡大战之前就有所体现。

公元197年,曹操发兵征讨军阀张绣,在那场战争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他帐下一名大将典韦同时战死。

曹操在得知典韦死讯之后嚎啕大哭,他的部下全都以为他在哭自己的儿子曹昂,而曹操却说我哭的是典韦。

此话一出,武将们都非常感动,因为在曹操心目中为他拼死作战的武将似乎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重要。

也许有人质疑曹操此言是为故意笼络人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关于人才使用的所言所行的确是令当时很多武将心悦诚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人对曹操的争议正是源于他身上重合着太多的矛盾点,他曾因生性多疑而误杀好友吕伯奢一家,又杀掉了在官渡之战中曾有恩于他的许攸。

那么面对曾写檄文谩骂曹操的陈琳,抗令的王修以及蜀军的关羽,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原在袁绍军中负责文书起草。

官渡之战前夕,他曾经替袁绍起草讨伐檄文,将曹操的祖宗三代都痛骂一遍,说曹操是宦官的后代。

在这种侮辱的情况下,陈琳的罪过之重可想而知。

但是当袁绍战败之后,曹操却因为重视陈琳的文采,不计前嫌接纳了归降的陈琳。

曹操不仅没有追究他以前的过错,还让陈琳负责政令的起草工作,此后曹操的许多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对待人才的大度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在他的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奸诈狠毒的一面又能看到他温情宽容的一面。

当年在诛杀袁谭后,曹操下令所有人都不准哭泣送葬,违令的连同妻子孩子都要降罪。

而袁谭的别驾王修却公然违抗命令,不仅大哭袁谭,还向曹操要求收葬袁谭的尸体。

曹操自此便认为王修是个义士,不仅将其免罪,还答应为袁谭收尸,并对王修加以重用,由此可见曹操可谓惜才如命。

而说到曹操爱才惜用最典型的历史佳话,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物关羽,和一个地方—灞陵桥。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位于许昌市西郊4公里的石梁河上。

明嘉靖《许州志》上记载:八里桥在州西八里,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邳之战后曹操迫降了关羽,由于十分欣赏关羽的胆识和为人,曹操想留他在自己左右,于是拜关羽为偏将军,礼遇厚重。

重情重义的关羽为报曹操的恩情,单枪匹马斩了颜良,并且大破袁军,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可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那里时,就马上辞曹归刘,曹操知道后非常感慨,认为关羽是天下义士,随口说道:“不忘旧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曹操不仅制止了属下对关羽的追击,反而对关羽重加赏赐,以表达对关羽忠义行为的敬重之情。

这一举措成就了后来华容道上关羽知恩图报,捉放曹的佳话,当然这是美丽的传说,但足可见曹操用人的高妙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历史故事中,不仅将关羽的忠义任勇展现到了极致,也让世人深深感受到了曹操求才若渴,爱才惜才的人才观。

曹操的这种人才观不仅仅在他的行动中得以体现,还时时会从他的诗中流露出来。

赤壁之战惨败后,曹操更加悟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重要谋士郭嘉离世,而荀彧则因为对自己晋封魏公,意见相左而不得重用,于是便有了《短歌行》中那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种思贤若渴的心情跃然纸上,彰显了曹操的真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渡之战中,荀彧屡出奇招让曹操转危为安,许攸一计使袁绍不战自败,平定乌桓郭嘉奋力拼杀,破马超、韩遂、平定关中则得力于贾诩,曹操身边的能人志士可谓数不胜数。

曹操对于甄选人才的制度大胆革新,一反东汉重名节的原则,而是主张唯才是举。

他曾三次下令求贤,认为即便是不仁不孝,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应当加以利用,即便是出身微贱,或者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只要是人才就予以提拔,用其所长。

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使许多有治国用兵之术的有用之人纷纷投奔到了曹操门下,这些被曹操发现并器重的人才后来也都显名于世。

他们在帮助曹操铸就一统北方的霸业的同时,也从侧面昭示出了曹操识人、用人、择善谋、用良策的惊人魄力和胆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一生惜才,在临终之际对接班人的选定也是经过万般深思熟虑,他把重臣曹洪、陈群、贾诩、司马鼓等招至床前,分析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的情况。

曹操认为曹植为人浮飘,花拳绣腿,嗜酒放纵,定误大事,次子曹彰有勇无谋,只配做名战将,四子曹熊身体欠佳,难以承担重任。

最后说到曹丕时,只用了笃厚恭谨作评价,说他笃厚是说曹丕忠诚老实,对人宽厚有凝聚力,说他恭谨则是谦虚谨慎,不恃才泊傲。

因此,曹操认定曹丕是一位能够团结并驾驭人才的人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曹操深谋远虑的一贯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深知要成就大业必须靠集体智慧,因此他对部下的意见大多能够冷静分析,正确对待。

纵观曹操一生的政治成就,除了自身足智多谋外,紧要关头周围能人志士运筹帷幄的决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出谋划策南征北战,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指点江山,壮心不已,他是一位有勇有谋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文采飞扬的文学家艺术家。

他将生平的志向抱负都融进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文辞诗作,那么战场下的曹操对于艺术领域又有过怎样的探索呢,他又有着怎样的艺术成就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