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古今中外,维系人与人关系,集团与集团关系的,无非是利益而已。读史,不可看史书上那些歌功颂德的地方,往往这些地方都是掩饰某种真相的,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颠覆大家从历史课本学到的固定印象。

清末,是一个乱象纷生的年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慈禧为首的满人守旧腐化集团在对国家吸脂敲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满老爷们来说,国家就像是一个钱袋子,供他们尽享清福的保障,又能骑在汉人头上作为作福的耍威风,因此,慈禧老太婆能在60大寿时,挥霍掉的白银、黄金不下于一千万两,大约170多亿人民币,够买多少战列舰?同时期的日本鬼子,却在旅顺制造大屠杀而不闻不问!

清朝的历史,只有2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利益。

谭嗣同出生于湖南浏阳县,在一个生活优渥的家庭,是个官二代,他爹是湖北巡抚,系湖北全省最高行政长官,背景高得吓人。

家里有钱,当然可以任性,所以别人为一日三餐奔波的时候,他却可以到处去旅游,游历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游历,一边求学,一边结交社会各界人士,令他对旧有的腐朽满清社会的不满,遂开始研究西学,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是让他产生了只有变法,才可以改变局面的想法。(其实是对旧官僚系统的不满,所以要变法,踢掉旧官僚)

1895年,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得到光绪的青睐,他们以为可以接近国家权力核心,可以左右朝政,实行所谓的变法了,因此,他们向光绪推荐了谭嗣同

维新派跟光绪勾搭上了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皇帝不是最大的,而且还被架空了,光绪只是瑟缩在慈禧阴影下的一个小鹌鹑,叫他向东绝不敢向西,维新派开始想办法帮光绪抢权了。

君(谭嗣同)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谭嗣同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君子)

却不知正中光绪下怀。起初,光绪准备亲政,但权力是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急迫的想摆脱慈禧的掌控,因此维新派的出现是刚好瞌睡来了枕头。

光绪正好拿维新派来作棋子,与慈禧进行权力博弈的游戏。而维新派也需要捞些政治资源,好实现他们那些幼稚变法思想,双方一拍即合。

谭嗣同也属于维新派,天真乐团成员之一,这个松散的组合,仅凭几个书生满脑子自嗨的保皇变法思想,谭嗣同接触到光绪帝后,为了给变法活动准备本钱,他竟然鼓动光绪卖掉大片国土。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先抛下谭嗣同的对错与否,他要卖地,是不是利益使然?

是的,变法需要大量的钱,而他们这些只会空谈的书生无法凭空变出钱来,因此,拍屁股决定,只能卖地了。

而光绪和慈禧博弈是不是利益使然?是的,政治利益,光绪是名义上的皇帝,按法律他结婚后是要亲政的,这慈禧不放权,双方就有了利益冲突。

而维新派刚好赶上了这个时间段,光绪要拿他们做文章,他们就是光绪的炮灰,但是炮灰也有利益诉求的啊,他们有的要做官,实现自己的幼稚政治思想;有的要名声,希望青史留名;有的要钱财,希望生前好好享受(如康有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圣人的外国妻妾及仆人)

因此他们才会接近光绪这个国家权力核心,希望从他身上得到这一切,到发现光绪是个空心大佬后,又想办法帮他夺权,就是这些利益驱动的。

按我们今天的人看以前,谭嗣同的行为简直是万死难辞其咎,卖国求利,是要被写进历史遗臭万年的,但是他出发点是为了变法图强,并非是个人私利,因此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没有那么激烈,像康大圣人,真真是被唾弃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因此,清末的历史都可以用利益两个字去套,一套一个准,谭嗣同卖国土行为,也是因为幼稚的政治利益诉求表现。

笔者点评:啊呸!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是玩政治的料偏要去搞政治,人呐,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能耐,摆正自己的位置,他谭嗣同死得不冤,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变法君子,笔者对他的评价是幼稚的书生,出发点是好的,行动却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