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昆明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省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2019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同时,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短板仍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的压力大、任务艰巨。

(一)环境空气状况。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位居全国第三。受东南亚国家焚烧生物质产生的颗粒物等影响,与2018年相比,全省出现轻度以上污染天数增加50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上升5.6%,细颗粒物年均值浓度上升10%,二氧化氮年均值浓度与上年持平,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下降10%。全省降水pH年平均值由6.27变为6.34,酸雨频率由2.1%变为2.2%,降水酸度及酸雨频率基本稳定。

(二)水环境状况。全省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同比小幅上升,劣于V类比例明显下降,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饮用水源、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154条主要河流(河段)的265个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的占84.5%,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劣于V类比例为2.3%,,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九大高原湖泊中,泸沽湖、抚仙湖水质为优,符合I类标准;洱海、阳宗海水质良好,符合Ш类标准;滇池草海、程海(不含氟化物、pH指标)水质轻度污染,符合IV类标准;滇池外海、杞麓湖、异龙湖水质为中度污染,符合V类标准;星云湖水质为重度污染,劣于V类标准。全省47个州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点达标率为97.9%,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176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8.9%,与上年持平。204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点位中,孔隙水水位保持基本稳定态势,基岩水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少都分为弱下降趋势,孔隙水水质较好级以上比例占36.1%,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基岩水水质较好级以上比例占80.4%,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三)土壤环境状况。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省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也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四)生态系统状况。全省植被覆盖度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状况总体呈改善趋势,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的占44.2%,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的占55.8%。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2.4%,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全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4处,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基本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全省湿地总面积为61.4万公顷,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31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18处。

(五)核与辐射安全状况。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水平处于正常波动水平范围,重点辐射污染源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正常。

(六)环境风险状况。全省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环境风险管理得到加强。全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辐射事故。

2020年,云南省将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0年及“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云南网记者 杨萍 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