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 在溧阳市后街新村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一间平房内,一位七旬老翁戴着眼镜正在煮粽叶、蒸糯米,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这位七旬老翁叫杨树清,是溧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氏粽糕的经营者。

“我们包的粽子大的超过半斤,小的只有一寸半,小巧玲珑,十分可爱,花色品种也多,有芝麻粽、火腿粽、赤豆粽等10多个品种,还可以按客户要求订做。”一说起粽子杨树清脸上顿时笑开了花,立马化身为专业“带货推销员”。

23年前,50岁的杨树清在西门菜场摆了个摊位,卖起了粽子。半年后,一位老主顾发来一笔大单:向溧阳大酒店送100只粽子。此后,溧阳其他酒店慕名而来,订单络绎不绝。“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能有2000多元的营业额。客人喜欢吃我家的东西,我家的味道,别人家模仿不来。”杨树清很是自豪。

为了把粽子包好,他遍访乡邻,学习传统工艺。因口味醇厚香甜,口感特别好,杨树清的“手工粽”在各大宾馆备受顾客的欢迎,天目湖宾馆、溧阳宾馆及南京和常州的一些高星级酒店的订单纷至沓来,点名要他给酒店长期供货。后来,他又发展了品种多样且具特色的手工糕点,如窝窝头、乌饭煲、长寿糕、团子、手工饺等。为了让各式糕点能满足不同的宴席,他还特意根据生日、婚庆、升学等不同需求,制作吉祥如意系列糕点,创意包装,还专门申请注册了商标。

在杨树清看来,他制作的粽糕能成为非遗项目是对他的肯定,下一步,他还考虑将自己的家庭作坊向规模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虽然面临着体力、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但杨树清相信,只要有恒心,早晚会成功。

(小波 韩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