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今日敦煌,正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续写文明传承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杜雨林摄

传统文化滋养城市文明

“华夏历史五千年,敬老美德代代传。自古百善孝为先,家有孝子全家安。”非遗传承人陈正清和陈家自乐班的“老伙计们”,经常深入村组表演“新词老唱”敦煌曲子戏《行孝》,用敦煌方言,讲述敦煌故事,倡导文明新风,深受老百姓喜爱。

像陈正清一样,义务宣传传统文化的“百姓宣讲团”在敦煌随处可见,群众喜闻乐见。

“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敦煌市始终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市之本,动员和吸纳道德模范、基层文艺骨干、乡村文化能人、致富能手,组建了67个“百姓宣讲团”,把讲理论、讲政策、讲敦煌文化故事结合起来,自创编排《田园新歌》《扶贫新事》等小戏小曲,在城乡居民中巡回演出,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乡土话”传“新思想”,使理论宣讲有感情、有温度、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资料图)

敦煌市大力宣传和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敦煌大讲堂、文化驿站、莫高学堂常态化开展敦煌文化公益讲座,“小小讲解员”义务讲解等,让“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改革先锋樊锦诗、大国工匠李云鹤等敦煌文化名人故事和“莫高精神”广为传颂、弘扬,市民游客耳熟能详,提振了自觉弘扬敦煌文化的“精气神”。

近年来,敦煌市投入资金2亿多元,兴建了全省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准最高的敦煌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敦煌大剧院、敦煌好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成功举办了四届敦煌文博会、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展、十届龙舟大赛等大型品牌文体赛事活动,开展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敦煌曲子戏大奖赛、敦煌艺术进校园、敦煌故事诵读大赛、敦煌诗会等活动,弘扬敦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敦煌市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2016年,敦煌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北京环卫集团,看齐首都标准,环卫保洁水平大幅跃升,让这座丝路明珠变得更加有序卫生干净温馨,赢得了市民游客的赞许。

让市民群众从城市管理中分享更多成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生命线。

敦煌市聚焦问题抓整改、创新举措抓落实,紧紧围绕扩大城市配套设施、绿化美化、设施维护、执法管理“四个”覆盖面,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市党河风情线上龙舟竞渡。杜雨林摄

坚持将敦煌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党河风情线护栏、鸣山路和沙州乐园的树池奇石上隽刻了书画名家的诗词名句,祥云广场、飞天广场、敦煌公园制作了精美的“飞天雕塑”小品,不同街区安装了具有浓郁敦煌地域特色的驼铃灯、双臂宫灯、飞天灯、汉阙灯,人行道上铺装了以敦煌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内容的“文物街”“名胜街”“莲花街”和“古币街”,处处展示敦煌文化,使人们在漫步敦煌街头的同时,了解敦煌,感知敦煌。

“红马甲”让文明实践情暖城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市沙州镇志愿者开展义务理发活动。(资料图)

像孙建国一样,从机关干部到社区群众,从专长服务到注册团队,从邻里守望到扶危助困,从帮助来敦游客到服务文博盛会,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用点滴关爱汇聚成文明的暖流,广大志愿者无私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涌现出了爱心公益联合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雷锋爱心车队、阳光爱心慈善、益佳社会、爱心女儿队等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星火遍布敦煌城乡。

2019年,敦煌市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2个、实践站56个,统筹联动建立志愿服务小分队157支,招募志愿者2.4万名,开展疫情防控、扶危济困、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参加人数2万余人次。

文明旅游让风景更优美

2018年2月19日晚,敦煌出租车司机丁燕飞拉了一名醉酒的乘客,到达目的地后,对方用微信支付车费,6元钱的费用支付了2500元。当丁燕飞发现的时候,这位乘客早已不知去向。由于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丁燕飞便把余下的2494元钱交给了敦煌市运管所,最终借助多方力量找到了这位乘客。像丁燕飞一样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诚信经营的事在敦煌出租车行业不胜枚举。仅2019年以来,敦煌出租车司机捡拾乘客遗失物品1500余件、现金8万余元,其中绝大部分已归还失主,暂时无人认领的由敦煌市运管所编号保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见敦煌》演出剧照。(资料图)

敦煌拥有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以雅丹地貌为代表的敦煌世界地质公园,还有古丝绸之路文化遗址阳关等历史遗迹。近年来,敦煌公路联网、铁路升级、航路拓展,通达能力成倍提高。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发展迅猛,以文化引领经济发展,一大批亿元级、十亿元级的文化产业项目次第落户敦煌,《又见敦煌》《丝路花雨》《敦煌盛典》《九色鹿》等文化演艺精品相继开花生根,沙漠露营、户外徒步、会展研学等新业态快速崛起,景区景点创A、宾馆饭店创星、旅游从业人员创优的“A星优”评比、“五星级驾驶员”创评等活动持续开展。今天的敦煌,文化旅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人从事着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工作。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亿元。

便民服务让群众更满意

“以前办事满城跑,现在一门办。”年逾六旬的阎慧卿,如今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提及敦煌市民中心,她赞不绝口,办事方便省事,可以免费打印、免费为手机充电,遇到问题还有志愿者现场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市民中心。周斌全摄

2019年,敦煌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市民中心进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扩容改造升级,建成行政审批、线上申报、掌上办理、自助办理、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等为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形成企业开办、婚姻登记、税务服务、社会保障、公安户政、出入境等全流程业务闭环主题服务区,实现一站式办理,提高了政府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跑出了政务服务“加速度”,群众办事实现“一处跑”“跑一次”,市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红利。

文化圣殿,人类敦煌。这座承载着丝绸之路复兴梦想的绿色之城、活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更加坚定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推动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崭新征程上砥砺前进、阔步逐梦!

经济日报记者李琛奇 通讯员吴勇 武进文

来源: 经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