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新江苏讯(通讯员 王彤 记者 丁小玲)逐为了杜绝"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绿水湾路—浦滨路—兴隆路段)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据介绍,此次南京江北新区浦滨路、绿水湾路、兴隆路、万寿路等高压线路入廊,释放了土地约500亩,预估土地价值100亿元。本期入廊的高压电力线路敷设线缆长120km,属华东地区最大规模的高压线路入廊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60公里,已建成36公里,围绕江北新区中心CBD商务区、研创园片区、浦口片区建设、沿浦滨路、横江大道、绿水湾路、万寿路等道路设置干线管廊, 通过胜利路、浦辉路、广西埂大街等支线管廊串联成网,江北新区核心区内的综合管廊已基本形成纵横贯通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形成多项研究成果,在穿越城南河、浦口大道等节点时,采用国内首创,全国直径最大的JCCP3600双管节,可承受超高的外水压力,实现“零泄漏”,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顶进施工时外部泥砂进入管道,从而保证长距离、大口径JCCP的顶进施工质量,特别适合于曲线顶管。真正实现滴水不漏,彻底消除常规大口径混凝土顶管易漏水问题,维护综合管廊的百年大计。

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敷设电力、燃气、供热、通讯等市政公用管线的公用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建设是江北新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此外,江北新区在管廊运维中,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空间地理信息三维一体可视化等技术,推进以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建立综合管廊管理运维平台,集成各种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安全防范、智慧巡检等多元化集成,实现可视化数据的集采、智慧化的管理,打造国内管廊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