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7月2日电 湖南江永县人武部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驻村扶贫队咬定青山不放松,引导村民种养业齐头并进,137户贫困家庭整体脱贫,沿着致富路阔步前行,架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军民“连心桥”。白马村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新农村。

7月1日清晨,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白马村笼罩在朦胧的薄雾之中,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民居在晨曦的照射下若隐若现,相映成景,宛如一幅水墨画,美如仙境。

“老莫,在家吗?”一大早,江永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谢军民带着6名官兵来到一个大型养牛场。

牛场的主人叫莫冬运,三年前,他一家人还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是县人武部的重点帮扶对象。近年来,县人武部的官兵隔三差五就到牛场帮忙,割草喂牛、清洗牛栏.....

“谢政委,你们这么早就过来帮我割草!哈哈哈,总是麻烦你们,真的不好意思。”听见有人叫他,莫冬运放下手中的农活连忙前来打招呼。

白马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560户2180人。这里长期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种植水稻、玉米、南瓜等农作物。2017年初,县人武部成为村里的扶贫后盾单位后,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今年53岁的莫冬运常年在外打工,赚的钱不够家庭开支。前几年,他卷起铺盖从上海回到村里开荒种树,一家4口住在村南边山脚下搭起的一间简易的土坯房,生活相当拮据。

得知情况后,驻村扶贫队为缺资金的莫冬运申请了扶贫贷款,帮助他从周边村购买了10头能繁母牛,并请来了畜牧专家传授养牛技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对养牛技术一无所知的莫冬运摸索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牛技术,就算牛的常见病预防,给母牛接生等也能轻松应对,成了真正的养牛能手。

“肉牛的价格一直不错,今年已经卖了21头,有近20万元的收入。”莫冬运开心地说,党的好政策让他的养牛场不断发展壮大,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出栏肉牛在80头左右,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养牛“养”出好日子,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的莫冬运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不但住进了新楼房,而且开上了小轿车。他感激地说,扶贫队员和官兵们的大恩大德无以回报,永生难忘。

一花独放不是春。莫冬运毫不保留地把“养牛经”传授给前来学习的乡亲们。“我准备牵头成立一个合作社,带领有意愿发展肉牛、生猪生产的乡亲抱团致富。”他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找对路子就会过上好日子。现在村里的养殖业蓬勃发展,全村有36户贫困户成为了规模养殖户,已发展肉牛、生猪2000多头。

有了好产业,生活才有奔头。近年来,根据白马村的自然条件和贫困户家庭状况,县人武部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以奖代补等措施,种养业并驾齐驱,扶持发展了柑桔、蔬菜、肉牛等4个合作社,发展蓝莓、沃柑等优质水果740多亩,香芋、密本南瓜等蔬菜610多亩,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户户有致富增收“门道”。

像莫冬运一样,在扶贫队的帮助下成为种养大户的村民每年的人数都在攀升。卢圳良种植25亩的香橙,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卢永湘饲养鸡鸭5000多只,种植柑橘100亩柑橘.....

去年初,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从县工业园引进鸿南电子有限公司,在村里新建了首个扶贫车间,6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成为了“上班族”,其中有贫困户35人。据公司负责人夏峰介绍,员工的工资是按计件的模式发放的,人均月薪在3000元以上,只要适当加班收入可达4000以上。

今年37岁的罗桂凤一家5口,3个小孩在读幼儿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和丈夫原来在外面打工,现在小孩还小,需要人照顾。”她说,扶贫工作队安排我在扶贫车间做事,既照顾到家庭,又有不错的收入。

三年来,县人武部驻村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引山泉水、安装路灯、硬化村道、新修幸福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白马村正在朝乡村振兴迈进。

目前,全村1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白马村从三年前的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上升到2019年的8000多元,今年有望突破1.2万元。据村支书卢天良介绍,村民的幸福感明显提升,60%的村民住进了新楼房,开上了小汽车。江永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谢军民表示,县人武部驻村工作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不负使命,为白马村美丽和谐新农村、幸福文明新生活而不懈努力。 (陈健林 蒋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