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东吴不顾联盟情谊斩杀关羽,221年张飞为兄报仇过程中露出破绽被军中叛徒杀死,而221刘备孤身讨伐为关羽报仇,没成想夷陵大败,退居白帝城数月后身亡,从此蜀汉仅剩诸葛亮一人支撑,正式步入了诸葛亮时代。三国鼎立的局面看似势均力敌,但简单从孙刘联盟即可了解,曹魏的实力远非二人可比。北方豪杰辈出,曹魏的实力不断扩充,原本应成为孙刘的目标抑制其发展,而刘备却举兵伐吴将主要精力放在东吴身上。此情此景,曹魏也乐得清闲从不染指,甚至表现出不把蜀汉放在眼里的态度。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从223年刘备去世开始,其后6年间,曹魏用兵大多剑指东吴。诸葛亮抓住时机得以喘息,趁机恢复国力。曹魏的眼中,蜀汉已是苟延残喘,不能翻起大浪,这一想法一直延续到“第一次北伐”开始。从刘备死后至228年春,蜀汉从未如此规模出兵,赵云带兵万余出斜谷,声东击西吸引曹魏主力,而诸葛亮将主要目光放在西北方。出奇制胜,甚至可以说在曹魏尚未察觉之际便招降天水、南安、安定地区。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诸葛亮目光长远,第一件事便是着手打破三国格局,而长安成为关键节点,而曹魏不可能步步落后,曹叡命张郃带5万军队亲往增援陇西。但诸葛亮早已看出对方举动,双方都将目光放在了“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的街亭。其后“马谡失街亭”世人大多了解,且大多动容,甚至“怪罪”马谡。如果不是马谡实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期,天下也许变了一番光景。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而诸葛亮却力排众议,排挤魏延任用马谡防守街亭。原本众人以为马谡是去捡功的,但马谡却学韩信“背水一战”,放弃水资源,据山而守,不料被张郃断水围困大败。蜀汉全国兵力大约十万,而马谡任务至关重要,带领将士少说在一万余。此战除了王平部下大多被围歼,几乎造成蜀汉十分之一的兵力损失,甚至说蜀国因马谡而亡都不为过。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诸葛亮看上去放眼长安,实则意在陇右五郡。只要马谡守住街亭,不使张郃兵力长驱直入平定天水三郡的叛乱,则诸葛亮大事可期。而街亭南北两山夹一河一路。地理狭长,宽约6公里、长度不过十公里,易守难攻。但地位却十分重要,街亭堪称“五路总口”是关陇地区咽喉要塞。马谡只是被动守住,甚至是拖延时间,也就是说万余兵力合力守住南山月余即可。按常理分析,马谡罪不可恕,但真的是这样吗?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卫星云图即可发现,王平的“阻道”的提议有一定合理之处,但南山虽然被称作山,但实际坡度极缓,一旦被张郃占领制高点,以兵力优势碾压则马谡注定失败。除此之外,张郃部分兵力吸引马谡注意力,部分兵力绕道前后夹击,对马谡也十分不利。更有甚者,马谡阻道而张郃绕道而行,不与其正面交锋的情况也一定几率存在,这对马谡来说都是需要防范之处。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马谡驻守南山虽有自大嫌疑,但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留足兵力“阻道”,可以阻挡张郃前行,另一方面自己可以从山上顺势围攻。张郃的兵力不仅超出了马谡,更超出了诸葛亮。即使是先遣兵力也与诸葛亮陇右全部兵力大致相当。马谡采取“背水一战”策略一定程度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马谡并没有实力将其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马谡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是拖延时间,而非歼灭张郃。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如果按照王平的建议“全军阻道”,虽然马谡在地形上占有优势,并将全部时间放在加固防守,挖护城河,加固内墙,挖沟据守骑兵也倒是可以,但是按兵力来看守住街亭月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马谡此举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但从地形来看,马谡的考虑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被人埋怨千年,或许惩罚过当了。

查看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看大图

不管怎样,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害惨了诸葛亮,马谡失街亭,不仅损失了蜀汉万余兵力,更是使张郃长驱直入,诸葛亮在陇右的战略被打乱,前后夹击的状态已经不是粮草不济的诸葛亮能够承受,撤兵也仅是唯一出路了。而回营之后,马谡的也为自己的“忘乎所以”而付出了生命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