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艳玲和徒弟们正在交流刺绣技艺。(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哈尔滨6月17日电(孙晓宇、黄腾)在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中国满绣(渤海靺鞨绣)博物馆内,悬挂着数百幅技艺精良、独具匠心的刺绣作品。其中一幅作品《蓝眼睛》,针法颇有立体感,十分吸引眼球,让人分不清这究竟是刺绣还是油画。

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孙艳玲,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6岁起便跟随姥姥学习渤海靺鞨绣。

“作为满族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靺鞨绣采用俗称‘鸡爪针’的针法,作品更具立体感,这也是这种刺绣艺术的独特之处。”孙艳玲说,渤海靺鞨绣被誉为“刺绣中的油画”,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2008年,孙艳玲带着她的渤海靺鞨绣作品来到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一件件别出心裁的刺绣作品受到客商青睐。此后几年中,她的作品又相继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上,登上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2014年,满族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身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孙艳玲,不断吸取国内其他优秀绣种的长处,改良针法,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孙艳玲每年通过民政局、妇联、残联等单位,联系下岗女工、残疾人等群体,免费传授刺绣技艺,在传承和推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孙艳玲和她的徒弟们还通过直播和拍摄教学短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传授刺绣技艺。她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的账号已吸引了6.6万名“粉丝”。

孙艳玲的徒弟、今年39岁的王彦霞,是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富民村人,十几年前,刚刚进城的她开始跟随孙艳玲学习满绣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艳玲正在刺绣创作。(受访者供图)

“孙老师手把手教我们,要求十分严格。这些年来,我跟着她参加了多场展览,长了不少见识。”王彦霞说。2016年,王彦霞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创作的《松鼠》《雪乡》等作品,受到业界好评。

通过销售作品,王彦霞每月能有四五千元收入,还在牡丹江市区安了家。王彦霞说,这都是学习这门技艺给她带来的改变,她要继续努力,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为让更多人了解渤海靺鞨绣这项古老技艺,孙艳玲先后在牡丹江市区和镜泊湖景区建立两座博物馆,还于2018年在深圳开办中国满绣博物馆和满族刺绣研究所,并组建设计团队和销售团队,开发出刺绣包、披肩、胸针等系列产品,在俄罗斯、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或销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倡议广大非遗企业要积极响应扶贫号召,发挥优势,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目前,孙艳玲已为两万多人提供了渤海靺鞨绣技术培训,组建了1372人的绣娘团队,每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

历史悠久的非遗技艺,在孙艳玲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并在传承与创新中迎来了“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