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腾讯正式开放了“微信支付分”,标志着其个人信用评分业务已开始加速。

与此同时,“芝麻信用评分”自业务诞生以来就进行了首次全面升级,形成了新的评估维度并开放了信用修复功能。

除了“积分”市场竞争加剧以外,各个征信机构的“市场化”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证实,已有北京地区机构酝酿申请新的个人征信牌照。

信用市场再起“分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内部测试时间相比,“微信支付分”的官方开源已缩减为三个维度:身份特征,支付行为和履约历史。根据其官方数据,截至6月11日,微信支付分适用于1,058种信贷服务,包括电子商务,体育,餐饮,旅游等场景,然后享受付款,书本,收费宝,3C数字,办公设备免信用租赁,海外网络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用报告和监管因素的敏感性,腾讯的“积分”产品多年来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进入机会。

在2019年8月8日的微信支付的``媒体开放日''上,``支付分''被突出显示为战略产品。腾讯微信业务集团副总裁耿志军表示,微信支付分上线三个月。为用户节省超过100亿美元的押金。

同年,起步较早,布局迅速的芝麻信用逐渐占领了市场。蚂蚁金服先后享受了信用与金融相结合,信用与商业相结合的红利。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告别个人征信持牌、业务“取消金融化”之后,“芝麻分”和“支付分”目前正在探索如何将信用,支付和业务整合在一起。

市场化征信仍有“变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用分”,狭义内涵指信用评估机构利用信用评分模型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以分值形式表述,最早起源于美国评分机构FICO,既是一种评分方法,也是一种信用工具。在全球征信视野中,信用评分解决的主要还是信贷可获得性问题。

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征信与大数据》一书作者刘新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欧美市场,一般所说的面向公众的信用评分,是由征信机构和评分公司联合研发而成,有信用报告和一系列专业标准化和合规的流程支撑。“芝麻分、支付分等评分本质上是一个消费者评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类似FICO的信用评分。如果说二者的关联,那么信用评分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受到严格监管的消费者评分。

自去年年底以来,面对商业和社会领域的“信贷普遍化”现象,中央银行官员也一直在框定“何为信用”。中央银行支付部副主任穆长春曾公开表示,信用数据的处理,无论是原始信用报告,信用评分或其他各种创新产品,都应属于个人金融信用领域。

从上述主张来看,“个人信用”的界限与信用业务的方向相似。

但是业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上海征信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不管叫什么分,其实掩盖不了本质,分数下的“信用极好”等配语,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即其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分”。

根据记者的了解,作为官方征信机构,中央银行征信中心也已经制定了信用评分,但是由于不能保证该评分是100%准确的并且避免了某些异议,因此信用评分被称为“数字信用评分”。

而在巨头纷纷重启和加码“信用分”的同时,市场化的持牌个人征信市场亦在面临变局。

这是否会影响到专注于“商业信用”领域流量巨头的业务走向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