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广塘村一栋老墙壁上,螃蟹状的手绘地图勾勒出村里的每一座地标建筑轮廓,数不清的祠堂在墙壁上一目了然,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村民驻足观看。今年已经70多岁的村民权叔告诉记者,“把村里的地图在墙壁上画出来,这还是头一次。”

令大家更为惊叹的是,这一幅大型手绘是由来自广州市区的学生与当地儿童一同创作。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多宝街社工服务站与广塘村联合开展了“源”来是一家——多宝城乡文化交流计划,手绘正是活动产出的成果之一,他们希望通过邀请城乡孩子一同探索乡村历史,搭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祠堂唤起文化生机

“村里的地图就像一只螃蟹的形状,墙绘里的两口井就像蟹的眼睛,蟹的上半部分是商铺,下半部分是祠堂,广塘村的祠堂非常的多,这也是村里的一个特色。”权叔从小就在村里长大,见证了村里的一草一木一变迁。他告诉记者,村里最有特色的东西——就是连成片的祠堂,每一座都印证了岁月的痕迹。

祠堂是一个很好地维系当地居民情感的地方。广州市荔湾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梁文诗对此颇为感触。在她和许多街坊的记忆中,广州老西关曾经也有过不少祠堂,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祠堂一座座被拆掉了,很可惜。梁文诗告诉记者,正因西关和广塘村都留下了浓厚的祠堂文化印迹,因此两地社工站开始打算搭建文化保育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城乡两地互动交流。

为此,多宝街社工服务站与广塘村联合申报了“源”来是一家——多宝城乡文化交流计划,邀请广州市西关培正小学以及仲恺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来到广塘村,与村里的青少年儿童一同创作乡村社区文化地图,并且通过社区墙绘的方式,对广塘村的特色文化进行展示及宣传。

与祠堂显现出的昔日辉煌相比,现在的村落更像是“偏远”的代名词,再去强调自己的“历史之美”,对许多村民来说很违和。但广塘村社工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希望通过绘画墙绘、制作社区特色地图,再结合社区导赏一起动员村里的青少年一起参与到活化计划中,让当地的村民也重视村里的历史文化,通过提升他们的文化保育意识,增强村民的凝聚力。

专家说:互动交流可以带动乡村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城乡的多方互动交流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而此次活动恰恰离不开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门副处长周贤铮表示,“供销合作总社体系下的乡村,都是供销社重点关注发展的地方,同时也是给予大力支持的村庄,我们希望能够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搭建城乡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两地区文化相互学习和交流,拉近乡村与城市间的距离,通过互动交流来带动乡村发展。”

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郭媛对此颇为认同。她表示,乡村与城市的对接是城乡互动的核心动力,开辟农村发展新空间,发挥乡村的动力机制作用,促进城乡双向互动,既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 通讯员 石靖雯、伍莉华
图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