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没有摆脱贫困,生活很苦,心里很不安”——
老州长“苗乡”扶贫记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伯祥 肖雄 桂勇

初夏的北盘江光照湖“一线天”,碧波荡漾,微风徐徐。

“一线天”的右岸,是晴隆县长流乡。因了万亩辣木基地建设,这里群山翠绿,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6月1日,今年87岁、满头银发的李昌琪又来了。

走进溪流村辣木基地,李昌琪遇到了正在管护苗木的李定普。“小李,当前正是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大家还要再加一把劲喽!”

“好嘞,老州长!”李定普笑容满面。他身旁的辣木林,枝叶绿意盎然,莹白的花朵花开正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昌琪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一封投书与一位老党员的初心

地处喀斯特山区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贵州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5年前,也就是2015年5月,州委、州政府为进一步汇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作出了“老干返乡·助力小康”的决策。

当时,已82岁高龄的李昌琪投书州委,表达了回老家长流参与脱贫攻坚的愿望。

李昌琪是一位苗族老干部,曾任黔西南州州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在黔西南,认识李昌琪的人,都尊称他一声“老州长”。

有人问老州长,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回乡参与扶贫?他动情地说:“是党培养我走上工作岗位,现在脱贫攻坚需要我。作为一名63年党龄的党员,我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我在长流生活20年,是长流的山水把我养大成人,退休后生活得很好,但是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没有摆脱贫困,生活很苦,心里很不安,我有责任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再做点事。”

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被老州长的质朴情怀所感动,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李昌琪与志同道合的黔西南日报社退休干部胡顺许,动员了晴隆县退休老干部刘凡富、朱成明、李定阳、龙洪灿、邓召雄(已故)、李定斌,一行8人组成长流乡精准扶贫服务团,由李昌琪任团长。他们平均年龄68岁。

“要干就干5年。长流不脱贫,我们不离开!”

一次群众会与“5年5件民生实事”

长流,是黔西南的北大门。与普安县,六盘水市水城县、六枝特区接界,素有“鸡鸣四县”之称。辖7个村116个村民组,总人口3万,其中苗族人口占90%。

长流是全州最边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说其边远,是该乡离州府驻地兴义200多公里,山高、坡陡、谷深,道路弯多,从兴义驾车单程4小时。说其贫困,是该乡7个村全部是深度贫困村。人均耕地仅0.46亩,为全省最低。到2015年,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0户1369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2.25%。

长流的脱贫攻坚,可谓贵州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2015年10月16日,李昌琪一行来到长流。

老州长进驻长流后,历经数月,先后到7个村调研,用脚步丈量长流的山山水水,到农户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民生诉求。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就直接讲哈,我们一起商量,达成共识,共同建设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昌琪在双龙村群众会上,与村民共商脱贫攻坚 记者 邓伯祥 摄

2016年5月31日中午,在双龙村下凤云组一棵百年古榕树下,老州长与乡亲开起了群众会。他和蔼可亲的家乡话,口语化的开场白,乡亲们倍感亲切。

此时,火辣辣的阳光透过参天古榕,斑驳地洒在地上,也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老州长,我谈一点个人设想,这里距光照湖‘一线天’风景区只有几公里,我们计划将云盘包(地名)与百年古榕连接起来,打造光照湖‘一线天’—云盘包—百年古榕生态乡村游,希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上级支持。”双龙村支书李文印说。

“老州长,我们想退耕还林种辣木,不晓得前景如何?”

“你们想法好,搞好生态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就是这个道理。”老州长肯定道。

“我们希望修一下路,建一个提水站。”

……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李昌琪边听边记,不时插话,逐一帮群众出点子、理思路。

当天,老州长提出“5年办好5件事”的构想:第一件,发展经济,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第二件,硬化通村公路,方便群众出行;第三件,解决村民饮水安全;第四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第五件,把基层党支部建强。

“干好这些事,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很重要,要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脱贫致富。”

老州长的话,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大伙的心,点燃了山村的希望,古榕树下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笑声……

“党的决策好英明,州长一行来扶贫;看到我们不富裕,亲自来到我们村。”现场,双龙村包包组苗族妇女张六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

一个产业与一条绿色发展路子

辣木食药两用,全身是宝,有“生命之树、植物中的钻石”的美誉,是全球最热门的高营养多用途植物之一,每亩经济效益在5000元以上。目前,全国辣木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市场前景广阔。

李昌琪清楚地记得,2014年7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把一袋种子当作国礼,送给了古巴前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而这袋种子,就是辣木。

2015年端午节前后,外地客商赵应堂在溪流村老单田组试种了50亩辣木。当年12月,李昌琪决定去“看一看”。通过前期调研,他深知,长流乡的日照、土壤、雨量、海拔,非常适合辣木种植。而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

试验基地里,移栽仅6个月的辣木已有两米高,枝繁叶茂。

“2016年完成2000亩辣木种植如何?”李昌琪问。

赵应堂当即回答:“老州长,没问题。”

随后,李昌琪返回兴义,邀请专家来开展技术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昌琪向群众介绍辣木花的经济效益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长流乡辣木种植基地依托赵应堂的贵州木辣达康养科技有限公司,在兰田、双龙、溪流3个村海拔9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种植了986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了逐岁丰辣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或流转参与分红。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起了现代化的辣木深加工厂,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有4项发明专利获授权,21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18年7月,溪流村(辣木)入选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去年带动老百姓收入300多万元,其中加工厂分红54万,覆盖贫困人口5400多人。”长流乡党委书记李秀松欣喜地对记者说。

溪流村罗门口组的贫困户李定普种植了6亩辣木,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基地管理员,每月领3000多块钱的工资。

张六秀脱贫后,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党的决策好英明,扶贫领导心公平;种植辣木来分红,穷的变成富的人。”她用山歌礼赞新生活。

一批实事与“银发”担当

李昌琪常说:“长流的发展,等不起、慢不得。”光照湖畔,留下了他无数次奔忙的身影。

他目睹长流与普安县龙吟镇山水相连,只因4公里断头路阻隔了两地村民的往来,“很着急”。2017年6月,带着胡顺许到兴义,找到州交通运输局局长袁金富,袁金富马上表态特事特办,第二天就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并用最短的时间施工,投资370万元修通了这条县级公路。

争取州移民局支持,投资119万元新修了19.8公里环湖路,解决了沿湖两岸1.3万人出行难。这条路还是一条产业路,未来的旅游路。硬化村组公路197公里,56个苗寨通了公路。

李昌琪在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摆在项目督促、跟踪服务上,推动项目落地。

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全乡形成“234”(2万头大牲畜存栏、3万亩经济林、4000亩烤烟)经济发展格局。

配合乡里新修43处集中提水工程、2000多个水窖,建成晴隆县乡镇中的第一个水厂,家家户户用水不再难。投资1.3亿元的鲁打水库动工建设。

全乡改造396户农村危房。

李昌琪还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配合乡党委、政府配强村两委班子,建服务型党组织。去年,溪流村支部标准化建设通过州级验收,乡党委被评为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乡党委拟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盘江光照湖畔,李昌琪与乡村干部、村民规划发展旅游业。记者 邓伯祥 摄

5年间,李昌琪争取项目20多个,资金2.5亿元。

“老州长拼搏创新、苦干实干,他的工作作风为我们脱贫攻坚攻城拔寨树立了标杆!”李秀松说,长流乡与服务团联动奋战,2015至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2573户1239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68%。未出列的4个贫困村,经今年5月预评估,6月底可全部达到脱贫条件,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 --------

扶贫路上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黔西南日报评论员

石漠化片区,素有“地球癌症”之称。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而晴隆县,就属于这个片区,是贵州目前9个未脱贫摘帽、国务院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县之一。

晴隆县长流乡,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比晴隆的总体条件还恶劣得多。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制约,长流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全乡7个村全部是深度贫困村。2015年,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0户1369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2.25%。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非常难啃。

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

在贵州,省委老干局实施了助推同步小康“百千万”帮扶行动,以“百名老专家参与精准帮扶”“千个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万名老干部参与结对帮扶”为载体,全省共有764名老专家、1016个离退休党支部、16509名离退休老干部通过精准帮扶、结对共建等方式,投身于各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黔西南,州委老干局根据州委“老干返乡·助力小康”的决策部署,动员、组织112位老干部返乡担任村“第一书记”“名誉书记”等,他们退休不退岗,成为脱贫攻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长流,以李昌琪为首、平均年龄68岁的8位老同志,组成精准扶贫服务团,到位不越位,做事不作秀,与长流乡党委、政府班子联动奋战,返乡扶贫一干就是5年。他们致力于打破贫困的桎梏、攻下贫困的堡垒、撕掉贫困的标签,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在长流开展扶贫工作,需要比其他地方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服务团成员攻城拔寨,老有所为,光照湖的清波,映照了他们的身影;苗家村村寨寨,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长流采访,我们与服务团成员胡顺许、长流乡党委书记李秀松,以及一些村组干部、贫困户座谈,听到的,是他们在扶贫路上团结奋进的故事、拼搏创新的故事、苦干实干的故事、后发赶超的故事——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李昌琪等人不顾年高,为早日开发长流乡的乡村旅游业,两次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诚邀投资商到长流搞旅游开发。李昌琪的诚意深深打动了客商,表示愿意投资开发仙仁屯旅游景点,准备在那里建沙滩、植椰树等,打造“小海南”似的南国风光。

为修建明清陶瓷博物馆,李昌琪等人3次与长流乡主要负责人一起,接待前来长流考察的六盘水铭韵瓷艺陶瓷博物馆董事长章胜辉,李昌琪诚恳地说:“只要章先生愿意来长流发展,我们将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给予大力支持。”章先生深为感动,说准备把长流作为久居创业之地。

为比选自来水厂建厂地址,李昌琪等人来回走在他小时候放牛的“毛路”上,而“毛路”早已不是路,荆棘丛生,寸步难行。

为确保人才培训、道路、种植、养殖等项目实施,李昌琪等人数十次到兴义,与州直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对接。

……

回味老干部们扶贫路上的点滴故事,都是感人的贵州故事。他们不畏艰险、奋力攀高、赶超跨越,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一个个故事里,都是宝贵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贵州到了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但是,全省目前还有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脱贫攻坚,我们仍然重任在肩。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松懈。仍需要对标新时代贵州精神的要求,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拿出更实的工作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更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走好“最后一公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让贵州的明天更美好。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相信,长流绝不掉队!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相信,贵州绝不掉队!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漫漫 胜胜 清清

本期审稿:然然

值班总编: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