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哈密伊州区微生活”再点击,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

5月22日,哈密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魏东和齐文娟带着果篮来到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友好小区,为该小区84岁居民刘庆文送来一封信,看着信件上颤抖的字迹,刘庆文激动地说:“我来新疆65年,你们仅凭名字和‘农业工作’找到我,说明你们费了好大周折,感谢警察同志让我们老同学得以恢复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哈密市公安局收到了一封来自南京的寻人信,写信人姓戴,也是一位八旬老人。戴姓老人在信中写道,他是江苏徐州人,1955年响应国家支边号召来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工作,后返回江苏。当年有很多徐州学生报名支边,之后有一位同班同学刘庆文一直没能联系上。“刘庆文在哈密某县做农村工作,如今也在八十岁以上,我们是徐州四中初三10班同学,班上去了八个同学,六男两女……”戴姓老人在信中仅提供了这样的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来信后,哈密市公安局领导非常重视,指示政治部民警按信件线索帮助老人圆老同学恢复联系的梦想。“群众事无小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号召下,老前辈们支援新疆建设前赴后继,为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了毕生,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失散多年的老同学。”拿着信件,政治部民警们马上按线索展开查找,通过公安户籍信息系统查询到重名人员很多,但并没有找到年龄、籍贯相符的“刘庆文”,随后查询江苏徐州籍老人,依然没有找到类似信息。

为了扩大寻找面,市公安局专门将戴姓老人的信件发布到“平安哈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可虽然得到了网友们的大量转发和关注,但线索寥寥。民警们又走访询问了一些当年的支边老人,都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辗转寻找都碰壁后,民警们考虑,在那个年代支边青年有一部分在兵团参加工作,会不会这位老人在兵团工作?经民警与兵团第十三师公安局联系,在第十三师公安局的协助下,1936年出生,火箭农场退休干部刘庆文的信息基本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刘庆文住火箭农场友好小区,政治部民警先和老人通了电话,由于老人年迈耳背,通过电话无法交流,于是民警们便一起驱车来到火箭农场,把信件送去请刘庆文老人辨认。“对对对,戴是我的同学,我们当年徐州四中初三10班8个同学报名来支边,就我一个分到了哈密,……”时隔几十年,重新看到老同学颤抖的字迹,老人高兴地流下了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庆文的老伴王世芳今年80岁,听力稍好。她告诉记者,刘庆文1955年来疆支边,在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分局党校参加为期半年的边疆政策培训后和其他同学分赴各地州工作,刘庆文在哈密地委、专员公署工作6年后调入火箭农场,1995年退休前任火箭农场纪委书记。

由于刘庆文和戴姓老人听力都不好,刘庆文记下了老同学的地址,说今后会用信件交流,恢复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为刘庆文留下信件的复印件时,复印店老板得知这封信的特殊来历也非常感动:“老一辈人为新疆建设出了大力,我也要做一点贡献,给老人复印的信件我不收费!”

“是呀,老一辈支边人为新疆做了那么多贡献,我们年轻一代为他们做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返回时,魏东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李文龙)

看完了有想法的

请在下方留言

高手在民间,评论更精彩

往下拉查看或提交您的评论

— THE END —

来源:平安哈密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如有侵权请先联系我们删除或在后台告知,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