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埔全域游,客家风情浓

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宣)

历史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灿烂文明,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大埔县博物馆秉承“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和“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理念,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旅兴县、产业旺县”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大埔陶瓷之乡的金名片,借助5.18国际博物馆日,通过自主策划馆藏文物珍品展的方式,推出“大埔县三河余里古窑址发掘成果线上展”,向广大民众公布大埔县三河余里发掘成果,呈现大埔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丰富文化遗存,让广大民众共享文化成果,切实感受大埔文物的风采,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s形耳瓶

“大埔县三河余里古窑址发掘成果线上展”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肖达顺执笔的《广东大埔余里明代窑址2013-2014年发掘简报》为基础,展示来自于2013-2014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客家博物馆、大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埔县博物馆联合发掘的三河余里古窑址出土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蕃莲纹

余里古窑址位于三河镇余里村水口山尾睡,距离镇政府办公地3.1公里,到县城18公里。年代约为明代中期。1986年,广东省博物馆曾组织发掘过余里窑址中的一处窑址。2013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客家博物馆、大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埔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在山尾睡平台上主体发掘区布探方9个,探沟1条。发掘区内清理房屋两间,土灶1座,辘轳坑4个,灰坑9个,灰沟2条,在发掘区周边山坡清理龙窑4座,出土大批瓷器和匣钵、垫饼等遗物。遗址中部平台是大量废弃窑渣堆积。发掘期间采集了大量的青釉残件,器型主要有碗、盘、杯、碟、瓶、香炉等日常用瓷。还有匣钵、垫饼、垫圈、荡箍等窑具生产工具。出土遗物丰富,产品质量较高,生产规模较大。2014-2018年,省考古所继续组织队伍对发掘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现已出土简报及相关研究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发掘深化了对仿龙泉青瓷窑类的认识,填补了广东地区明代阶级式龙窑研究的空白,是广东乃至全国明代窑业生产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广东仿龙泉青瓷的生产过程、窑炉技术、烧造工艺、销售路线等提供了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时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刘成基介绍,此窑址属浙江龙泉窑系,窑炉为阶级式龙窑,瓷器均用匣钵装烧,制瓷坯工艺一般,但制釉技术和烧成技术高超,达到了当时的制釉技术和烧成技术的最高水平。余里窑址是广东仿龙泉青瓷发展成熟的实证,对研究广东陶瓷发展史乃至中国陶瓷史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大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灯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高足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高足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青釉炉

来源:大埔县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