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能衍生出无限动能。当下,企业复工复产急需按下“快进键”,吉林省税务部门利用宝贵的税收大数据,筛选信息,牵线搭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这样的例子在全省上下比比皆是。

吉林吉盛源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复混肥料制造、化肥批发零售为主要生产经营项目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无法完全复工复产,企业法人刘正君急得团团转。

企业主管税务部门吉林市龙潭区税务局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在数据库中逐户扫描、分析,通过对运输距离和价格进行分析比对,在省内找到数百家原料供应商,并形成清册,及时反馈给了该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多供应企业的相关信息,单靠我们自己是花多少人力物力都找不到的,税务局真是帮了大忙了!”刘正君高兴地说。

这样精准的供需牵线,税务部门是如何利用税收大数据实现的呢?

“我们依托‘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大数据平台,根据企业需求,采用‘以需寻供’的思路,从本地销售方开展分析,充分考虑时效性,在数据仓库中进行逐户扫描。通过精准匹配和模糊匹配货物名称,寻找近期销售过此类货物的企业,按照销售时间、销售金额等进行排序,统一推送给供应商的主管税务机关,由其负责逐一与筛选出的供应商对接。在征得企业同意后,将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企业信息形成本地区供应企业清单。对于本地区没有销售同类产品的情况,我们辅助采用‘以购寻供’的思路,寻找近期本地区购进过同类产品的企业,一方面尝试通过购进企业实现社会资源调配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购进方追溯外省上游企业,拉长拓宽供应链条。”吉林市税务局的税务干部告诉记者。

同样遭遇生产原料不足的企业还有吉林华润和善堂人参有限公司。该企业有员工57人,其中安排下岗职工25人。企业不能完全复工复产,员工工资发放成了难题。

抚松县税务局在开展复工复产企业摸排过程中发现了该企业的困难,于是,立刻调取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筛选出原材料供应企业72户。通过多次电话沟通确认,最终找到了抚松县一家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其现有库存可以满足该企业的生产需求。税务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双方,帮他们完成了业务对接。最终,企业从该合作社购买了原料人参700多公斤。

税收大数据的“触角”不仅局限在本省范围内,更能延伸到全国,帮企业实现千里供需“一线牵”。

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钢材、建材、板材等为主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是我省钢铁行业领跑者。近期,受疫情影响,企业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出现困难,特别是该企业下属的污水处理厂目前缺少聚丙烯酰氨等环境污染处理剂,无法正常进行污水处理作业,影响了企业整体生产运行。

了解企业情况后,通化市税务局立刻行动,通过“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大数据平台,得知湖北省一家企业可以提供相关产品。经多方沟通,两家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达成采购意向,并完成了购销业务,交易金额40余万元。如今,相关产品已到货并安装完毕,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记者从吉林省税务局获悉,截至5月11日,全省通过税收大数据成功实现原材料采购的企业有23户,交易金额4694万元。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慕旗 编辑:徐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