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稻农们正忙着插秧。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的生产生活都井然有序。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操持”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早已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王艳凤被永生村的党员群众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她用脚丈量着村里的土地,用真心叩开了村里的每一户家门,用真情化解村里的每一道难题。如今,永生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富裕村。

提起永生村的变化,村里的老人都知道一场令人挠头的“罗圈”官司。当年,永生村以每公顷每年1000元的价格,把37公顷机动地承包给了48户村民,并签订了长期合同。然而,随着土地承包价格逐年上涨,特别是有了“直补”之后,承包户等于不种地就得钱。村民的意见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群众和村委会、村委会和机动地承包户之间打起了“罗圈”官司。王艳凤上任后,主持召开三次村民大会听取群众的想法,逐户做承包户工作,最难的一户她甚至跑了七八趟。最终,根据土地承包时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合理诉求,对每公顷机动地每年增加2000元承包费。2012年,村里收缴机动地承包提价款7.4万元。困扰村里多年的一场“罗圈”官司解决了,王艳凤在村民中也越来越有威信。

为了促进集体增收,2016年,王艳凤积极联系农机大户,成立了总投资240万元、配备农机具26台套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181公顷,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为了促进贫困群众增收,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她指导贫困户种植榛子林7公顷,栽植榛子苗11900棵。同时,指导贫困户养殖家鸡、黑猪,促进贫困群众年增收209万元。在王艳凤的带领下,永生村成立了“郎头咀子”养牛等6个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有130户农户成为养殖专业户,这个曾经举步维艰的贫困村也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农民不仅要走上致富的道路,更要树立“新风尚”。针对村里存在的红白喜事重攀比、讲排场、比阔气,以及农闲时节部分群众看小牌、打麻将等陈规陋习,王艳凤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座谈会,建立了村规民约,并要求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执行,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她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在村部办起了文化大院,成立了秧歌队、广场舞团、文学社和书法绘画协会等,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七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和两届农民丰收节,让文明新风吹进了村民心坎儿里。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孙翠翠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