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王四海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程静)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产业扶贫的影响,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保证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行动、主动出击,全面落实防控责任,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扶贫带来的用工困难、销售不畅、产品滞留、运输困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和产业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全面摸底 及时调整扶贫产业结构

市农业农村局利用江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计调查,对疫情期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意见进行了摸底调查,收集意见及建议。

我市各地结合调查情况,对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和扶持标准进行及时调整,提升贫困户种养生产的积极性。瑞昌市在全面了解贫困户及参与产业扶贫经营主体生产、销售、采购农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后,采取以瑞昌山药、特种水产、精品果蔬、红薯等“短平快”产业与茶叶、油茶等长效稳定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并统筹扶贫资金500万元,发展精品果蔬、红薯等“产供销”一条龙、“短平快”项目,有效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

政策引领 促进产业扶贫健康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统筹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出台了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通过出台政策,加大产业直补力度。湖口县鼓励贫困户发展小微产业,对发展了小微产业的贫困户每户一次性奖补800元,对有产业扶贫基地的村级集体合作组织每带动1户贫困户奖补1000元。庐山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茶叶和茶园管护分别给予600元和300元每亩的标准进行直补。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疫情影响情况,统筹制订和调整完善年度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优先实施受疫情影响的扶贫项目,保证资金项目安排与有效应对疫情、决战脱贫攻坚相适应。多途径协调解决带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用工难问题,支持带贫企业尽早复工复产,稳妥有序推进贫困群众返岗就业。多途径协调确保春耕农资有序供应,并通过特事特办、保质稳价、强化供需对接等综合措施,开展农资到村、到户代购配送服务。

科技支撑 做好扶贫产业发展指导

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关于开展春耕备耕暨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下派4个技术服务组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服务指导,还印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业春耕生产技术手册》5000册。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编写油菜、小麦、果蔬等在田作物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等资料,发到各乡镇,指导当地的生产。采取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实地指导。同时,结合当前疫情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话、微信、QQ等网络通讯信息手段以及地方电视台推送政策、市场、农情信息,提供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服务。截至目前,下乡指导200余次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两万余份,开展远程技术指导等累计10000余项。

产销对接 保障扶贫产品销售畅通

扶贫产品不仅要“产得好”更要“卖得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我市扎实做好扶贫产品产销对接,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各地区开设扶贫产品线下实体店,统一采购、销售扶贫产品,开展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社区、交易市场“六进”活动,拓宽扶贫产品销售通道。瑞昌市夏畈镇秀珍菇扩大生产规模后出现产品滞销,通过市直部门、乡镇等机关食堂承销,每日销售300多斤,有效解决滞销情况。还开展“电子商务”营销,与乡村铺子、京东、淘宝开展深度合作,开设线上扶贫产品展示馆,定期在网上专栏发布滞销扶贫产品信息。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专卖活动。柴桑区农业农村局通过与市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进行对接,为蔬菜种植户解决当前库存问题,协调蔬菜外运外销。